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有福之州做大“绿”文章

发稿时间:2021-06-01 06:0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陈强 张曼玉

制图:张玉佳

  福州城市森林步道——福道,采用全国首创钢架镂空设计,主轴线长6.3公里,环线总长约19公里,福道东北接左海公园,西南连闽江廊线,中间沿着金牛山山脊线,贯穿5个公园。福州市园林中心供图

  福州晋安公园凤丘广场上,儿童在嬉戏玩耍。福州市园林中心供图

  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会福州,把“满城绿荫”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前不久,“中国美好生活城市”系列榜单公布,福州获评含金量最高的十大“大美之城”。在有关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的20多项满意度指标中,福州有12项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平均水平。最令福州人感到骄傲的是公园绿地,这项满意度高出全国平均值11个百分点。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福州本就有着天然的山水骨架。近年来,这座城市用散落成珠、相串成链的一块块公园绿地打开了山水的大门,让市民们真正享受到了生态福利。

  “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离福州。”3月24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福山郊野公园福榕园,同休闲健身的市民亲切交流。他深情地说,我在这里工作的时候,就设想把福州建成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现在发展得比当时设想得还要好,要继续做下去,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

  寻绿

  满城绿荫何处来?福州市园林中心主任杨晓至今对2016年7月的一个夏日印象深刻。

  当时天似火炉,刚上任的一位市领导带一众部门负责人上街调研。领导站在太阳底下讲话,而大多数人都躲在树下。突然,这位领导问道:“园林局长来了没有?”

  “来了。”杨晓从树下走了出来。

  “你们很聪明,都站到树下乘凉。”市领导严肃地说,“我要叫你园林局长出来晒晒太阳,你才知道市民对林荫多么渴望!”

  这位市领导和杨晓并不熟悉,只是这次晒过太阳再回到绿荫的感受,让在园林系统工作了30年的杨晓醍醐灌顶,种大树、造绿荫的念头就此深植在她心里。

  在哪里种树?杨晓和同事坐着车把福州城转了个遍,却发觉城市里大块的绿地并不多,树木几乎无处可种。

  “坐在车上看,绿植都是满满当当;走在路上看,各种断点一下就显现出来。”杨晓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周四晚上,她都会带着同事们四处走走,逐渐就发现,“这里能种三五棵,那里能种十几二十棵”,5年时间里,这样的“笨方法”真就把绿精准地补起来了。

  比如,道路上虽已种满了行道树,但公交车站、渠化岛等周边的公共设施却缺少树荫的庇护。夏日阳光暴晒,雨天大雨倾盆,每逢夏季,一些市民宁愿站在人行道上等车,也不愿在没有树荫的渠化岛上停留。

  发现了问题,大树补荫工程随即启动,他们在有条件的渠化岛与站台补植绿量大、树荫多、成长快的高大树木。目前,福州已完成交通等候区和公交站遮荫工程173处,给等车市民撑起了一把把“遮阳伞”。

  在路上,还有一些居民主动走来告诉他们,“我家那边没什么树啊”。有人加了杨晓的微信,把在身边发现的绿化问题和建议及时告诉她。“种大树、增绿荫”的信息也在当地媒体广为传播,仅市民提供的线索就有300多条。

  “只有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园林建设才有意义。”在杨晓看来,如今的新型绿化观一定是“以人为中心、实用第一,让绿化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绿化服务”。

  随着园林工作者脚步的不断延伸,精细化提升开始深入城区的大街小巷,化作居民家门口的绿地、林荫道、小公园。积少成多,福州城区现已种植约50万株乔木,梳理提升了342条林荫道路,总结出加密、加厚、填空白、加品种、添层次等15种城区绿化提升模式,成为城市的绿化样本。

  串绿

  树越种越多,有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跟杨晓开玩笑说,“我们两家的功能越来越趋同了。”这话让杨晓听了有点不是滋味,“我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园林专业毕业的,很明白园林跟绿化的区别。”

  园林不仅仅是做绿化,除了要创造美的自然环境,还要给人打造游憩空间,让市民能够“看看花、看看草,在大自然中走走停停”。

  于是,在绿地的基础上,具备休憩功能的一个个串珠公园相继点缀城市角落。从城市的边角闲杂地,到小区边、水岸线、山林间,甚至废弃的垃圾填埋场,都化身成大大小小的生态公园。

  “十三五”期间,福州建设了1202个各类小公园,也因此被称为“千园之城”。

  一个小公园的成本并不高,却能大大提升周边市民的获得感。在福州金山大道一处长约400米的道路串珠公园,有凉亭、步道,以及街角小区边的儿童游乐设施,而公园从无到有只花了一两个月。

  靠近公园内侧有一家便利店,店主卓书群告诉记者,公园修好后,不仅给行人提供了休憩场所,也让这部分空间通透起来。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门口停的车辆也变多了。

  在不远处的流花溪公园,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边睡莲、芦苇、美人蕉交错生长,蓝花楹绽放,绿柳低垂,两岸榕树、樟树成片,还有小动物从桥上爬过、钻进岸边草丛。

  当曾任福州市水环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二部经理的陈白拿出5年前的照片时,难以想象,这里曾被密密麻麻的简易房屋挤占,几乎看不到河道。“当时我们要勘测,因过于拥挤,不得不从相邻两家爬窗而过。”陈白介绍说。

  流花溪周边原是城乡结合处,没有完善的截污系统,雨污水混排入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明显黑臭,水葫芦茂密丛生,河道垃圾成灾,部分河道被完全填埋。

  2016年,岸上公园打造与水系治理同步展开,原有的细窄河道被拓宽到15米至80米,与上游江河贯通,改造排污口,实现污水全收集。接下来岸边种什么植物,空间如何打造,便是园林部门的事。

  串珠公园的理念与以往不同,让居民享绿是最高目标。据福州市园林中心基建处二级主任科员王永强介绍,他们改变了以前大面积种植地被的方式,改用“大树加草坪”,尽可能扩大居民的活动空间,打造可进入式绿地,宽阔的草坪可踩可躺,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78岁的高洪清在这里住了50多年,以前去距离最近的公园也要步行3公里,如今出门就进园:闲时来这里散步,大榕树下下棋乘凉,香积寺里与朋友饮茶。

  享绿

  “做老百姓满意的事,他们很支持。”这是杨晓的切身体会。

  市民积极为绿出主意,这些真需求并非设计者在家闷头就能想出来的。有小区代表主动找到杨晓,说小区门前杂草丛生,希望能改造成公园;流花溪改造时,高洪清告诉陈白,河边斜坡改为台阶式,更便于人行走;还有市民反映,你们的公园做得很好,无障碍设计、座椅都有,但看起来基本都是老人的公园,可是大多老年人出门是来带孙子的,希望能增加儿童的活动设施……

  实地去看,果然如此。杨晓走过许多公园施工现场,她见过有的市民自发拿茶叶蛋、面包和水给工人;在市政电路不便通达的公园,居民愿意迁出小区的电表供给公园路灯使用;四通八达的内河从小区边上穿过,居民支持把小区围墙退进去,让出一条河边的林荫步道。

  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未变得如此亲近。郊野山水的大门敞开,福州市民投入自然的怀抱。

  傍晚,被福山郊野公园环绕的福州软件园空气中散发着树木清香和花香,这似后花园一般的天然氧吧,是工作最好的加油站。90后技术员刘阳松就职于这里的一家电商企业,他常和同事来这里放松散步,周末还把儿子带来公园捡垃圾。

  暮色降临,金牛山福道宛若一串闪闪发光的项链,这条长约19公里的栈道串联起5个公园,绕着山体蜿蜒而上,榕城优美的山水曲线展露无疑。

  走在钢架镂空设计的福道上,如行山林间。偶有俏皮的枝叶钻出镂空桥面,两侧的树木也探出头和行人打招呼。有的树木与栈道的路线冲突,栈道便为它量身挖出一个圈,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的生长空间。

  即便到了夜晚,也可见孩子在福道奔跑嬉戏,年轻人在福道漫步。一对在福州打工的湖北夫妇,特地带远道而来的儿子、儿媳来福道打卡。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当过去封闭的山水向市民打开大门,更能体会俗语所言的福州魅力。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黄玉容忍不住感慨,“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