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凝望百年,红色电信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

发稿时间:2021-05-08 20:56:00 作者:刘尚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刘尚君)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红色电信走过百年历史。

  1929年,党的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就诞生于上海,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从半部电台起家的红色电信事业,伴随着党的不断发展而壮大。它见证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向前推进,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助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坚守“红色通讯”的初心和使命,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建设中,发挥着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

  近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中国电信,沿着红色通信的时光印记,追寻红色电信的历史。

  红色通讯的“发源地”

  发出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上海是红色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党的通信事业的摇篮。至上海解放前夕,红色电波一直飘荡在申城上空,伴随新中国成长。

  1930年11月,在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中,王诤等10名电台人员主动要求加入红军,并带来了一台电台设备。但是这台设备只能收听不能发报,故被称为“半部电台”。人民军队的无线电通信事业由此起步。

  作为红色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秘密电台起步则更早一些。1929年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诞生于上海大西路福康里的一座三层楼的石库门房子里。自此以后,党在上海秘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

中国共产党第一座地下无线电台遗址。

  红四军通信连战士李白就是其中一位。1931年,李白受党委派到红军通信学校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派到上海建立秘密电台。

  为了不引起怀疑,每天深夜,他悄悄安好机器,把25瓦灯泡换为5瓦,并在灯泡外面蒙了一块黑布,再取一块小纸片贴在电键接触点上,开始通报。盛夏酷暑,比室外高出十几摄氏度的高温使李白汗流浃背。寒冬腊月,夜间极度下降的气温把他的手指冻得又红又肿。但是,发报机的电键从来就没有停止振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项项党中央的指示及时传达到上海,一份份珍贵的情报从上海飞往延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坚持在各电信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形势和政策,放手发动和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顺利开展护局护台斗争,确保企业安全和通信畅通,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后,护局护台斗争进入最紧张的阶段。而在此之前的5月7日,因电台遭破坏,革命战士李白、秦鸿钧和张困斋高唱着《东方红》,英勇就义。后来,他们的英勇事迹被改编为经典红色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流传至今。

上海电信局职工迎接解放军入城。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国际报房、国内报房的报务员,向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电报局值机员,发出“上海解放”的胜利喜讯。

  为迎接这一刻,红色电波未曾断过一刻。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电信职工顽强不屈,经历艰难曲折的斗争,地下党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团结职工、坚守岗位,保证了通信畅通,保全了通信设施设备,为上海解放后顺利开展城市建设和发展社会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基因融入信息化事业

  初心不变人民邮电为人民

  上海解放后,红色基因融入了人民邮电的事业。

  在建国初期,上海电信经过全力整顿,较快地恢复了元气,并开展了有计划的通信建设。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电信把工作重心转到以通信为中心的轨道上。20世纪末,上海电信全网的通信能力、技术层次、业务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前列。

  2000年上海电信公司化运作后,不断进行着自我转型,以技术和市场的双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上海的信息化发展,践行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事业初心。

  长期以来,中国电信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完善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实施农村普遍信息服务,在智慧农业和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建设方面打造一批标杆项目。

中国电信助力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腹地,交通不便,通信设施极度落后。中国电信抽调精干力量来到这里开展扶贫攻坚。如今,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光纤入户,4G、5G网络的覆盖,一条“云端上的信息路”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当上了网店老板。

  据悉,截至目前,中国电信拥有1亿多农村移动用户、超过10万个农村服务网点,建设完成超过20万个“平安乡村”示范村,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落地服务630多个县区。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国电信就如何发挥云网融合、安全可信、集成交付、自主研发等能力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为数字乡村场景化提供解决方案。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电信将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战略方向,加快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5G网络的建设,满足“5G+智慧农业”“5G+美丽乡村”“5G+农业直播带货”等农业农村行业对于低时延、广连接、网络安全等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光纤网络、5G智能宽带打包整村入网,让农民切实感受高速网络体验的同时,为农民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提供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数据信息服务。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加紧建设千兆5G网络。

  4月12日,《中国电信数字乡村白皮书》发布,透露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42亿户,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到“十四五”末,中国电信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将实现全面覆盖,到2035年实现深度覆盖,数字乡村云平台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新时代护航安全

  筑牢信息科技的钢铁长城

  超3亿网友“云”监工雷神山、火神山建设。这场2020年最火纪实直播,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云维护操作中心总监杨天路至今难忘。

  1月20日晚,接到武汉卫健委官网迁移上云任务后,他和团队成员紧急制定实施方案,21日凌晨成功完成网站数据迁云,满足了网站最高并发1000万人次访问量的需求。

  1月24日除夕夜,团队成员连续作战48小时,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HIS、PACS等全量信息系统部署提供计算、存储能力与网络运维安全防护。

  1月26日,他和团队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的云网融合优势,以“5G+AI+天翼云”为核心,克服了多种技术难题,奋力支撑实施“云监工”项目,实现了雷神山、火神山直播效果清晰稳定。

  作为8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杨天路扎根网络安全维护与云维护生产一线已有10年。他说,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将信息科技转化为抗疫战斗力,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决心,“为战疫撑起一朵最高效的‘云’,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云’。”

  在全社会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后,中国电信为中小企业、教育等行业云上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紧急完成多个100G资源扩容项目,为云办公、云会议等100多款免费的抗疫专属云产品开展端到端的运行保障,助力数十万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高质量支撑多地教育部门云课堂项目,服务学校超8000所,提供日均超1000万次的在线课堂服务,实现“停课不停学,见屏如见面”。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近年来,杨天路还带领团队努力突破软件定义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覆盖网络、系统、虚拟化、应用、数据和管理的全栈云原生安全服务能力,实现硬件国产商用密码机的资源池化,为云上用户提供采用国产密码的数据加密和密钥管理能力,牢牢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历经时代变迁,红色电信精神一代代接续传承,历久弥新。无论是抗洪抗震抗击疫情、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电信人总会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保障通信畅通,提供信息服务,这是留存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