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深圳奇迹: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

发稿时间:2021-04-15 05:57:00 作者:刘芳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0年7月24日,在深圳前海世贸大厦俯瞰建设中的前海深港合作区。10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占坤/摄

  英国《经济学人》曾评价,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中,“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

  “前海手绘科技”这家创业仅6年的公司,年产值已经达到2个亿,创办者魏博也两次登上“福布斯”行业领袖和精英榜单。魏博说,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他的创业之路始于2015年,起点是深圳,当时的他20多岁。

  同样是2015年,从哈工大硕士毕业的王永锟拒绝大公司的邀约,和同伴在深圳开启了工业移动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短短几年间成为国内工业物流搬运领域的行业翘楚,拿下了“红点设计奖”等多项大奖。

  90后的创业领袖,在深圳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纵观他们的来时路,几乎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在青春激荡的岁月,紧抓时代赋予的机遇,紧握创新的密码,不断进行自我突破。而这一点,也正是深圳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最大特色——深圳是梦想萌芽的地方!

  时代是每个创业者的人生底色

  从40年前,蛇口工业区打破工资大锅饭,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根试管”开始,深圳向前的每一步探索,都需要勇气和智慧。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国内外风险挑战也不断增多,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实践,需要再次探索新路径、书写新答卷。

  2012年11月8日到14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当年的12月,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向世界郑重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信念。

  如何在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全国最高,人均地均的产出全国最高的深圳创造更大的奇迹?不可避免要触动利益,啃硬骨头,不断创新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改革实施的前两年,深圳商事主体总量由不足100万户,迅速达到215万户,增量超过改革开放前30年总量。此后,这一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

  2012年,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揭牌,首批39家深圳企业与该中心签订了挂牌意向协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正式出台,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王永锟坦言,当时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办斯坦德机器人公司,就是因为看好这里产业聚集的优势,“深圳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特别好,人才聚集优势也很突出,特别适合做机器人产业”。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移动机器人及柔性物流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截至2019年,斯坦德机器人在全球已提交专利申请超过70余件,获得专利授权40多件,涉及领域包括移动机器人各部分结构设计、电路系统、定位导航、无线通信及控制系统等,创新优势可见一斑。

  创新是每个时代的梦想发动机

  有人说,深圳是一个让中国人有机会实现梦想或者说敢于实践梦想的地方。就在位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前海手绘科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见到了身穿红衣红鞋的魏博,在他幽默风趣而又逻辑缜密的讲述中,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视频动画世界在眼前次第展开……

  随着2013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4G即摄即传新闻直播应用城市,中国短视频市场开始抬头,并在之后的几年得到快速扩张。但是,如何降低视频创作者的门槛成了一道难题。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视频制作软件以及剪映、快手等新兴的剪辑软件,前海手绘聚焦动画领域,将虚拟性的内容转化成视频的形式,让用户在没有实拍素材的情况下,实现从0到1的视频制作。

  记者注册了一个账号后,只需要简单的模块化操作、拖拽编辑与设置,就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将图文、视频、音乐等素材组合成一部短视频。这种“像做PPT一样做短视频”的模式,让老年人也都能玩转动画小视频。

  这样的创新公司在前海创立并得到快速发展并非偶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海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以平均“三天一制度”的“前海速度”,取得制度创新成果573项,其中全国首创和率先22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

  从前海辐射到今天的深圳,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创业者,新经济占 GDP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的比重接近40%;深圳的科技型企业有7万多家,在5G通信、基因测序、3D显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超材料、柔性显示等领域,深圳的创新能力已跻身世界前沿。

  创新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

  作为超大城市,深圳却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小市”,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土地面积最小。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一直是深圳发展的瓶颈。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才是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深圳举全市之力向水污染宣战。几年来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全面推进雨污分流,补齐管网设施历史欠账,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大幅提升处理能力,完成1.6万个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大城市之一,成功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凡是广大市民群众关心的,就是党委政府应该关注的;凡是广大市民群众呼吁的,就是党委政府应该解决的。”大到教育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正义,小到公交站台、天桥、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认真对待,以向问题的“叫板”赢得市民群众的“叫好”。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民生经”、政绩观。

  “十三五” 以来,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达3500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居全国领先水平。5年共新改扩建198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400所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40万个,基本保障了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

  医疗“短板”正在变为“潜力板”。一批批医疗界“大牛”,正通过“三名工程”成为“新深圳人”;一个个名医院正在加速集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被引入深圳;“三医联动”“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医疗领域的“深圳经验”,正在全国全省推广。

  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深圳的发展成就,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不惑之年”的深圳,将继续书写经济特区“春天的故事”,奋力奏响先行示范的时代最强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