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不负生命的重托

发稿时间:2021-01-26 05:21:00 作者:邢婷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寸、一寸……缆绳缓缓向上滑行。离井口500米,300米,100米,30米……人出来了!1月24日,在4个多小时里,11名井下受困矿工成功升井。现场人群发出阵阵热烈掌声,汗水、泪水交织在不少救援人员脸上。

  除了之前5中段伤重不治的1名矿工,最新消息称,另有9名矿工在攀爬过程中受二次爆炸冲击遇难。截至1月25日,受困的22名矿工中尚有1人失联。在山东笏山金矿事故现场,探寻井下生命迹象的努力仍在继续,没有人放弃。

  14个昼夜,300多个小时,救援分秒必争。一场不负生命重托的接力救援,创下堪称地面打钻救援深度之最的629米纪录。

  一场无比艰难的救援

  事故发生伊始,就注定将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救援。

  1月10日14时,笏山金矿井下1中段(离井口240米)发生爆炸事故,先后两次爆炸导致井筒梯子间损坏、罐笼无法正常运行、通信系统损坏,井下22人被困。因涉事企业迟报,直至30个小时后,该事故才得以进入省市县一体化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而救援现场遭遇的诸多困难更使救援行动雪上加霜。

  此次钻孔救援总指挥杜兵建介绍,金属矿山的地层多为火成岩,岩石硬度为最硬级的12级;此外,钻孔有两层破碎岩层,并有涌水现象,钻孔偏斜率几乎100%。

  竖井清障进展不容乐观,障碍物堆积量大,供风排水管路、供电通信线缆等叠加,井筒内施工空间窄,清障施工难度大,距井口340米的严重堵点处,3天左右仅突破7米。上涨的井下水位也严重威胁受困矿工。

  1月12日,井筒钻杆已下探到396米。为了井下22条生命,全国最先进的钻机从千里之外的陕西、安徽等地,经由绿色通道,日夜兼程赶赴现场。专业救援力量从全国各地火速集结。

  有1%的生机就要尽100%的努力

  “把困难估计得多一点再多一点,把方法想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只要有1%的生机就要尽100%的努力。”现场救援组组长陈玉民说。

  不放弃,就有希望。1月17日13时55分,已坚守7天的救援现场迎来重大进展,用于联系5中段受困矿工的3号钻孔定向贯通,581米深的井下首度传来生命的回响。

  提起钻后,杜兵建观察到钻头上有石头砸过的痕迹,更加笃信井下有生命迹象的存在。

  考虑到井下人员被困已超7天,身体非常虚弱,经专家组论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先启动给养投放。1月19日,由5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级专家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对井下矿工的进食喂药及心理疏导工作。

  持续不断的给养投送,令5中段被困矿工的体能慢慢恢复,其中此前较为虚弱的两名矿工状况也持续好转,均已恢复正常饮食。令人痛心的是,1月20日晚,因在回风井爆炸中头部受到冲击,5中段一名伤势危重矿工已无生命迹象。

  其间,考虑到3号钻孔出现一定涌水,对被困矿工生存环境造成影响,需进行固井止水作业,4号孔成功透巷后,接替3号钻孔继续承担生命维护监测通道作用。而对其他受困矿工的搜寻一直持续进行。

  共同托举起生命的奇迹

  来自更多普通人的努力共同托举起生命的奇迹。

  从1月12日开始,栖霞天之蓝公益团队为现场救援队员送来夜宵,还有4200份暖宝宝。队长侯军希望,“和队员一起为救援行动尽微薄之力”。

  来自烟台莱阳的王海清看到新闻后,带着自家两台吊车赶赴现场做志愿者,连续作业80多个小时,发烧38摄氏度仍坚持工作,后因疫情防控要求,被现场救护车拉走做核酸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打了一天点滴,退烧后又立即投入救援。“他们不上来,我不走。”王海清说。

  工作到深夜两点,不到上午8点又出现在救援现场——这是一名救援人员的作息时间表,随着好消息频频传来,他写下朴实的话语:“累得值。”

  面对此次难度最大的井筒清障工作,来自中煤五建公司的65人成立党员突击队,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为加快井筒清理速度,大部分玻璃钢碎片是队员们用手一点点扒出来的。

  1月25日下午,在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场向10名不幸遇难矿工表达痛悼的一分钟集体默哀仪式举行。与救援工作同步,事故调查工作已启动,山东省应急厅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严格依法依规依纪开展事故调查。

  “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细节漏掉,让任何一个责任人漏掉。”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的话掷地有声。

  本报山东栖霞1月25日电

  2021年01月26日 01 版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