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文化育人:芝兰入室久自芳

发稿时间:2021-01-05 05:06:00 作者:林洁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走进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会发现校园建筑及道路布局呈“钟”型,寓意国难当头、警钟长鸣,“使入本校者,悠然生爱国之心,即毅然负兴国之责”。

  “怀揣着梦想的青年,为了祖国的未来走到一起,成为好友、恋人、革命战友,这样单纯又真实的感情不论看多少次都会被打动吧!我喜欢木棉花,也希望拥有像绽放的木棉花那样炽热的青春。”该校一名学生在观看《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的多媒体全景式话剧后,被甲工校友、革命先辈周文雍“刑场上的婚礼”深深打动。

  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灯塔工程”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开展各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用青年切身可感可知的方式浸润心灵,塑造思想,通过文化感染、熏陶,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潜移默化的榜样引领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1961年世乒赛男团决赛上,走进赛场前的容国团振臂高呼。这一声呐喊震撼心灵,被他的母校广州体育学院的学生记录在MV中,成为“灯塔工程·广体计划”的一大亮点。

  在创作过程中,学校艺术团创作者走近容国团,感受他崇高的思想品格、满腔的爱国热忱、忘我的拼搏精神、坚定的报国初心、精益求精的专业要求、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使命担当……

  “有时大道理不如小故事,小故事不如小经历,潜移默化的榜样引领更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该校体育传媒学院的翟千惠说,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避免假大空。她认为,思想政治引领应该是“用之于无形,使人不厌”,这种引领所创造的独特价值,会形成体验、促成认同,最终形成信仰。

  “缅怀卢院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张玲灵上了学院新生团员第一课后心潮澎湃,“基地展出的内容,让我全面了解卢永根院士的事迹,使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卢院士一生质朴、至诚报国的高尚情操。”

  中山大学挖掘革命基因的系列红色话剧《中山情》《笃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听党召唤、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广州中医药大学借助“叶欣纪念日”开展的战“疫”团课,都是善用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从小处着眼、从深处着力,做好以文化育人的文章。

  “灯塔工程”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鼓励各高校结合学校特有的资源禀赋,营造特色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增强文化自信的希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青年大学生是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希望所在。”

  “一排兵,可当千军万马。主人公走几步路,可当行过千山万水。”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员兼培训中心资深导师、花旦邱小娜为汕头大学学生讲解戏剧表演的特性与魅力。

  观众在互动环节兴致勃勃地尝试了托袖、片花、抱袖、叠步等动作,女同学们还体验了富有静态美的水袖表演,模仿伤春悲秋的女子,抬头看天上大雁,低头看地下花草。

  这是汕头大学举办的“戏曲进校园,文化亮灯塔”活动。“第一感觉是美,第二感觉是魅力的魅,第三感觉就是对我们传统文化感到由衷的自信与自豪。”一名参与的学生说,这是他第一次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感受传统粤剧,感触很深,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分力,更好地将这一岭南瑰宝传承下去。

  蓝色为底,嵌着红色的纹理,还有金色缠绕,这个精美的绣座是广州美术学院2016级工业设计学院杨淇涵的毕业设计作品。

  该作品以潮绣的针法作为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将潮绣“立体垫高”的艺术特点与全彩3D打印技术结合,探寻中华传统工艺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对潮绣的现代演绎与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或是为中国原创设计而努力,或是为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或是为记录当下。用艺术彰显时代担当,是我今后在理念上、设计中、行动里不忘的初心。”大二时,杨淇涵参与了广州美术学院青马学堂。当时,胡川妮教授的讲座《父亲胡一川》令她印象尤为深刻,“青年学子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的践行者与弘扬者,作为艺术生,更应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奋斗方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接下来,“灯塔工程”2.0版:灯塔工程——广东青少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将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与人的互动融合,营造全过程、立体式文化育人氛围,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青少年中入心入脑、落地生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