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追梦火焰蓝】四川凉山:消防“守夜”人护青山无恙守一方平安

发稿时间:2020-11-18 18:54:00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建霞

  已经在离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路上,依旧忍不住回望。“遇火灾,莫惊慌,要镇静有主张,不要随人群乱冲撞,我心中有方向。”难以忘记的除了火普幼儿园孩子们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还有消防“守夜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泪目瞬间。

凉山消防员教学生们演唱消防儿歌

  暗夜中负重前行,他们是无惧艰险的烈火英雄

  2018年消防部队改制转隶以来,从消防战士到消防员,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身份和戎装,不变的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责任和使命。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突发森林火灾,山火在大风的助力下迅速向泸山风景区蔓延,危及西昌城区。“沿线学校、酒店、加油站、村民房等与泸山之间无隔离带,火势向建筑蔓延后,受威胁区域点多、线长、面广,扑救难度很大。”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政委徐旭向记者介绍当天火灾发生的惊险情况。

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森林火灾马道点位灭火现场(图片由四川消防提供)

  “火线距离液化气站最近时,不足百米,一旦蔓延到半山腰的马道场口液化气站,就会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徐旭介绍,其中一支队伍给储气罐冷却、用水枪喷洒山坡降低其可燃度;另一只队伍将液化气站后面的围墙开出一条长约300米的隔离带。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集结成都、攀枝花、阿坝、雅安等消防救援队伍增援西昌。期间不断复燃,风力风向瞬息万变,消防人员、扑火人员、洒水车辆等全力出动、奋力扑打,历经四天四夜艰难打赢了这场城市安全保卫战。

西昌光福寺后山火线燃烧后的痕迹

  记者在光福寺后山现场看到,火线燃烧后的痕迹清晰可见,最近处距离寺院外墙仅400米,凉山州消防救援支福利路消防站指导员刘代林向记者介绍:3月31日晚上,他们在皮卡车上收到这次重大救援活动的通知:准备七个精干力量,带上隔热服和空气呼吸器,到泸山光福寺紧急结合。接到救援任务的那一刻起,他们意识到这势必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战役。“晚上9点到凌晨4、5点,每隔10分钟我们就要观察下火势,风速非常大、风向变化不定。白天火点不易察看,我们用望远镜、无人机、遥感器这些设备进行火点清扫。”刘代林说。得益于之前修建的消防水箱和蓄水池,在和寺庙消防小分队以及环卫、园林等力量的全力扑救下,最终保住了这座千年古刹。

  谈及这次森林火灾救援带来的感受,徐旭说,森林火灾对消防救援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要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强化与森林消防队伍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环卫、园林等社会联动单位在供水保障和灭路边火中的优势和作用,探寻建立联合联动、信息共享和联合训练机制,实现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升级转型。

  山洪救援中以命搏命,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习惯了遮天蔽日的烟波,听惯了警铃呼唤的脉搏。走近大凉山腹地,这些讷言敏行的消防员外表看似云淡风轻的诉说,背后却潜藏着以命搏命的惊心动魄。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从6月26日冕宁县山洪暴发前夕到第二天持续地毯式搜救的24小时内,凉山州冕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充分展示出来的消防救援队伍转隶改制后,作为基层大队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顽强的战斗作风。

  前方山洪警情不断急需救援,后方火灾警情突发急需出动。虽然在同一时段接到多起警情,且均有人员被困和失联,救援力量被分散至多个点位,但是在冕宁县消防救援大队稳定高效有序的工作开展下,前方被困村民、游客及失联人员全部成功营救,后方车侧翻起火案件、民房起火案件、电表起火警情案件均得到有序处理。

  救援支队冕宁大队专职队班长加沙吉普子在采访中回忆到当时生死攸关的情形:“此时对向车道驶来一辆越野车,由于车速太快加之降雨量太大,前路发生垮塌,越野车直接掉入河内,消防车驾驶员紧急避险,随后前往垮塌处观察越野车情况,发现越野车困在河里,车顶上有一名被困者在呼救;同时发现越野车下方5米处一辆面包车,车顶有4名人员被困。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利用吊车吊钩将救援人员运送至事故点,再将被困者一一转移至安全地带,经过1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救出5名被困者和1名遇难者。”

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搜救人员在大堡子村被3名小女孩到安全区域(图片由四川消防提供)

  山洪突袭的夜晚,“四川消防”4个荧光字,在暗夜里发光前行,为被洪水围困的彝海镇大马乌、大堡子村26名村民带来生的希望。在孩子们被一个个背出受灾村落时,他们伏在消防员叔叔的背上,轻声地说:“谢谢消防员叔叔!”

  当洪水凶猛、水流湍急,灵山寺温泉酒店被困游客无法自行撤离到安全区域(河对岸)时,一名消防员利用挖掘机臂过去,坐在摇臂中抱住被困小孩,安全护送小孩过河,并成功营救59名被困游客。

  在暴雨临城且不断接到警情的情况下,冕宁消防救援力量时刻待命,昼夜作战,每一个点位全力搜救,共营救被困人员170余人,转移受灾群众2350余人。

  杜绝因灾返贫,他们是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村里发生火情,立即执行任务!”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几名消防员迅速跑入村内微型消防站,换上专业灭火服,抬起手抬机动泵、水带等工具奔向目标地点,调试好装备进行“火灾”扑救。记者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看到一支由5位彝族小伙子组成的火普村义务消防队员,正在进行一场灭火演练,他们承担起了平日村子防火宣传、遇到火灾第一时间扑救等工作。

  在彝语中,“火普”意为“山峰之巅”。“火把节、火塘文化等都是彝族同胞的元素符号。在尊重保留彝族文化的前提下,保障消防安全更为必要。”火普村驻村第一书记曾远旭向记者介绍,以前冬季这里家家户户堂屋里面都有很大的火盆,路边柴火堆垛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小火亡人。为此,大队建立“消防农民夜校”,定期开展培训,进村入户宣讲消防安全知识,手把手教授村民如何发现家中存在的火灾隐患。

  2014年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火普村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79户243人,贫困发生率34.8%,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极度贫困村,2019年才实现全部脱贫。原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朱道生介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搬迁群众因火灾致贫或返贫,县消防救援大队党支部与解放乡火普村结对帮扶建立共建党支部,制定共建计划表和消防帮扶路线图。

昭觉县消防救援队大队教授消防设备使用方法

  “既要扶贫,也要扶智。”朱道生告诉记者,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增强脱贫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方面和提升村民自防自救能力方面下功夫,出资在火普村建立“微型消防站”,配备灭火器、水枪、水带、手抬机动泵等灭火器材和装备。大队与火普村村支部挑选精壮青年组成义务消防员队伍,每月派人到村上为他们培训微站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初期火灾扑救等灭火演练,让村义务消防员队伍成为村民自防自救的“主力军”。

  朱道生介绍到,由于火普村位置偏僻,如果发生火灾等事故,县消防救援大队难以及时到场处置,容易错过最佳扑火时机。通过帮助火普村组建义务消防队、设立微型消防站,有利于将火灾打早、打小。

  自从微型消防站和义务消防队伍建立起来之后,2018年到现在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他们返贫,村民的消防防火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火塘取暖,如今不少家庭改用了电暖气,知道了人走断电和灭火器怎么使用,减少了火灾隐患。朱道生对记者说道:“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昭觉消防扶贫‘连心桥’将越搭越多。能让彝区儿女平平安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