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中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众多大牌的“首发首秀”秀场。
美敦力带来了中国首发的Mazor X Stealth Edition机器人导航平台,利用它手术中骨科医生手动操作部分仅需20%左右;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财务机器人手臂、产城智链和财报智评;美国迪根特公司来进博会上挑战老牌车企,展示全球首个金属3D打印的整车结构;欧莱雅带来全球首发的“口袋虚拟化妆师”,它能用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客户提供一对一定制的全妆容推荐。
“疫情后,我们看到中国民众的消费力依然坚挺。这说明中国市场潜能巨大,我们要共享中国机遇。”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樊嘉煜介绍,今年进博会该集团增加了100平方米的展台面积。而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前,这家美妆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投建世界级创新研发中心。
来自进博局的数据显示,第三届进博会的展览规模较上一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愿强烈,回头率超过70%,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巨头的“必争之地”。
“首发首秀”扎堆,进博会现场变“秀场”
连续三届进博会,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都把进博会会场当做自己各类新品的“首发现场”。第一届进博会时,这家公司小心翼翼地首发了2个医学护肤品牌;第二届进博会上,它一下子“上新”了300款护肤品,当时,这家公司介绍其2018年的进口业务量比2016年时翻了一番;到了第三届进博会,欧莱雅又带来100款新品首发和一系列“黑科技”美妆服务。
记者注意到,早在第二届进博会时,“全球首发”已经成为热词。当时,法国迪卡侬公司的RFID智能盘点机器人“迪宝”全球首发,德国阿吉斯公司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破碎机全球首发,美国杜邦公司的机械防护手套全球首发……各国企业将进博会、“一带一路”倡议等视作打开中国甚至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发布最新产品,能收获全世界的关注。”一家加拿大参展商说。
到了今年,全球经济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陷入迟缓后,在进博会上“首发”更加成为了既节省成本、又能快速获得大范围关注的最佳解决方案。
运动品牌ASICS亚瑟士是东京奥运会金牌赞助商,这家公司今年第一次来参加进博会,就连续签署了两年的参展计划。去年,该品牌在位于上海的大中华区总部增设了鞋、服本地研发和生产团队。
这一次,它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了东京奥运会的设计新品,还从日本带来了在中国首发的步态测试仪。这款机器仅需短短几步,即可测出参与者的姿势年龄、速度年龄等数据,并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提供身体肌肉训练的参考建议。亚瑟士(中国)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西脇剛史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及市场潜力,“希望能借助进博会平台,把更多前沿产品、优质服务带到中国。”
韩国三星在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布置了移动产品、家电、半导体、健康医疗、影音室、显示共6块区域,它拿出“衣物护理机”、“家居冰箱”等新产品以应对中国市场多变的需求——衣物护理机长得就像一个时髦的大衣柜,冰箱则与家居柜体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乐高集团则瞄准了中国少儿全面发展的旺盛需求,这个连续参加3届进博会的企业用372平米的展台搭建了一个“乐造星球”——该装置高2.7米(含底座),整体呈直径2米的球形,由9名模型搭建师耗时242个小时进行拼砌,共包含62750块积木颗粒,总重达106千克。
“中国毫无疑问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乐高集团高级副总裁黄国强说,乐高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市场逆势扩张,“年初制定的中国大陆新开80家门店计划不变,年底覆盖大陆60个城市。”
医疗、公卫版块成“首发重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展区俨然已经成为了高科技产品的“首发重地”。
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第三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药品展区在去年基础上又有了大幅增加,其展览面积规划6万平方米,实际上面积远超规划,包括70多家世界500强及医药龙头企业在内的330多家企业参展。不少企业都带来了时下最热门的ECMO产品。
医疗器械领域巨头美敦力直接带来了一系列抗疫“利器”。包括含全球首个集成监测功能的长效氧合器Nautilus Smart 的新一代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抵御细胞炎症因子风暴的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Equasmart;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关键医疗设备PB980 呼吸机与PB560呼吸机;以及在后疫情时代为患者提供“互联网+智慧医疗”便捷管理模式的CareLink Express Mobile起搏器随访平台等。
日本潓美医疗科技公司则在进博会现场首发了“水素”氢氧雾化机,这款产品能将药液分子雾化至3-8um气体颗粒,水电解槽系统将纯水分离出含量达66.6%的氢气、33.3%的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鼻吸管吸入体内,以达到辅助治疗和康复作用。
公司负责人林信涌介绍,这种把氢氧和药物混合的仪器已经拿到了中美日德多国的227个发明专利,在疫情中为3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改善了病情。“我们看好高速成长的中国医疗器械和大健康市场,这是全球医疗企业的历史机遇。”林信涌说。
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制药及生物技术跨国企业诺华集团,在2019年医保谈判中有7款药品通过常规谈判方式进入中国医保目录。今年上半年,诺华集团在中国市场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自1987年以来,诺华已有超过70种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而诺华集团(中国)总裁尹旭东介绍,未来5年,诺华约有30种新药计划进入中国。
“中国已成为诺华在全球发展最快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尹旭东说,诺华正进一步加大和中国本土生物技术初创公司的研发合作,“我们对中国市场有信心。”
除了信心,医疗版块的外企也在关注中国机遇。
“进博会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是广大外商企业把握‘中国机遇’的最佳平台。”制药巨头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说,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经贸形式严峻的背景下,进博会的如期举办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魄力与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周虹注意到,当前中国政府对药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比如近年来开展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国政府还对加速新药上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我们会把更多境外创新药物引入中国。此前我们治疗黑色素恶性肿瘤靶向药佐博伏就提前2年获批上市,另一款二代治疗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也得到优先审批。”
今年,罗氏制药与诊断在进博会首设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亮相,全方位展示覆盖从疾病预防、精准诊断与治疗、疾病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产品和全病程管理案例。
“进博首发”惠及中国老百姓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博会线下实际承载观展人数只有国家会展中心最大承载量的30%左右,且不设延长展和公众日等活动。这样的做法,是否会使得首发、首秀效果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进博会现场”如今只能称为大牌首发首秀的“第一现场”。五花八门的新品、新货,在进博会上展出后,很快便能走进中国消费者的家庭。
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其前两届进博会上展出的“明星展品”已经进入中国市场。首届进博会上展出的MicraTM经导管起搏系统已于2019年11月在中国上市;第二届进博会上展出的新一代冷冻球囊导管在“国九条”先行先试政策、绿色通道政策的助力下,也在今年1月于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展开首例手术,术中所有肺静脉均在60秒内完成隔离,1小时内即完成手术。
湖北疫情期间,按照湖北省国内未注册医疗器械紧急进口的规定,美敦力还向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无偿捐赠了一台在第二届进博会上“首秀”的CARPEDIEM新生儿血液透析系统。
更多的进博会新品,可以在中国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上被找到。中国消费者今年可以足不出户,打开手机在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云逛进博”,买遍全球。记者了解到,进博会上展出的迪拜皇室骆驼奶、蕾哈娜个人品牌FentyBeauty、联合利华日式护肤品牌Tatcha、泰国进口食品Namchow等新品均在这些跨境电商平台同步上架。
老外们没有见识过的中国种草平台“小红书”也登陆了进博会。这家新消费平台把直播间直接搬进进博会现场,10余名博主全天候为进口品牌直播带货,涵盖美妆、时尚、家居有多个品类。博主们还会离开直播间,带网友“云逛”进博。
南非牛肉一边在进博会主会场里展出,一边已经在与主场馆仅一条马路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里销售。贸易港内的南非进口馆在五月份的上海“五五购物节”里,已经卖出了12000份“进博会同款南非牛肉。目前,墨西哥龙舌兰酒、捷克水晶杯、哥伦比亚咖啡豆等近百款第三届进博会“新鲜货”也已摆上展架。
进博会或许还能间接给你带来一份不错的工作。
今年进博会上,德国米技携手德国肖特亮相消费品展区,它们带来多款首发产品。在第一届进博会上,它拿到的最大一笔订单金额达到1.5亿元。前不久,德国米技正式宣布在上海闵行建立中国总部基地。
常年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展示产品的福维克公司已连续3年参加进博会,今年展区面积比去年扩大40%,“疫情期间,我们在中国的销售反而增加了30%。”福维克中国区总经理査生介绍,该企业计划将全球数字化应用中心落地中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