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青海泽库村民变“股民” 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稿时间:2020-08-21 14:5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石佳 记者王豪)制作石雕画、缝制羊绒被子、销售牛羊肉……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产业扶贫园,记者看到一些村民在这里工作,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这得益于泽库县的“拉格日模式”。

  2011年,拉格日村二社原社长俄多组织全村36户、217人,成立了拉格日村专业合作社,共享400公顷夏季草场和74头牦牛。由此拉格日村走上了一条以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为主线、园区建设为平台、半舍饲高效养殖基地为抓手、合作社经营为支点、产业扶持为支撑的发展轨道。

  关却当周正在制作石雕画。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石佳/摄

  曾经的拉格日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干旱少雨,人均草场少,生态环境差。高寒、边远、闭塞、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着这个纯牧业村的发展。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12元,贫困人口占全村的70%。

  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收益按股分红按劳计酬,拉日格村形成了抱团发展的合作模式。

  村民的草场和牲畜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可以获得年底分红。合作社还让村民摆脱了“人不离羊”的放牧生活,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以前为了家中几十只羊,村民只能守在草场上放牧,起早贪黑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两万元。现在村民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到合作社当挤奶员、放牧员,还可以到产业扶贫园打工。

  改乐才让整理做好的羊绒被。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石佳/摄

  今年3月,泽库县宁秀乡赛日龙村52岁的强志吉,来到扶贫产业园的羊尕尔巴扎牛羊绒产业有限公司工作,她每个月可以挣1800元工资。之前由于家中草场面积小,再加上丈夫去世,强志吉和女儿的生活一直都过得紧巴巴。如今,强志吉一家实现脱贫,每个月有稳定收入,母女俩生活越来越好。

  泽库县建立“园区+合作社+牧户(贫困户)”的带贫机制,直接带动贫困户797户,安排就业岗位277个,人均月工资达2875元。

  普哇多吉销售奶制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石佳/摄

  多家龙头企业入驻产业扶贫园,泽库县的年轻人也找到了就业机会。2019年从青海畜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21岁的普哇多吉来到泽库卡阳牧场有限公司工作,担任运营专员一职,每个月工资有2500元。

  泽库县近几年的发展让普哇多吉明显感受家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村上的砖房搬到县里的楼房,过生日母亲会做很多饭菜,还有蛋糕吃,普哇多吉说:“我们一家人这几年开始旅游,经常到周边景区,去年还自驾到四川游玩。”

责任编辑: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