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防汛一线,有这样一群95后大学生

发稿时间:2020-07-29 22:3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刘益伶 叶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7月8日上午9时,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防汛等级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当地14名95后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奔向防汛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只希望可以为家乡出一份力”,湖北仙桃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姚佳说道。

  由于入汛后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7月6日以来,位于赤龙湖畔的蕲州镇沙径村汛情告急。志愿团队队长、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姜文记得,“一度,洪水已经漫过了村子里地势低洼处房屋的屋顶”。

  图为蕲春县沙径村重灾地区 。(受访者供图)

  洪水来得突然,蕲州镇第三小学被紧急征用为沙径村、上河口村等地160余名村民的转移安置点。8日当天,从防汛等级提升到确定转移村民,留给安置点建设的准备时间短、任务重,一些村民抵达安置点后,床位还未来得及放置妥当。

  “起初,少数村民会和我们闹情绪”,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卢骞提到,“有的留守婆婆担心养的家禽无人照看,吵闹着要回去”。

  尽管心里不是滋味,但卢骞对村民们的态度和想法表示理解,“毕竟是突发的天灾,我们更应该照顾这些受灾村民的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点点安抚大家。”

  蕲州镇第三小学安置点内,姜文接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搬运折叠床等生活必需品、布置临时征用的20间教室。“别看床不大,搬起来还是挺要力气的。”姜文憨笑着说,“每张床需要两个壮小伙儿才能扛得动。”

  图为在蕲州镇第三小学安置点,姜文等大学生志愿者搬运防汛物资。

  为了让转移群众能尽快安定下来,姜文带领队员们从当天下午2点一直忙到了晚上9点多,期间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乡亲们受了灾,心里肯定不好受。我们用最快的时间把生活必需品安放到位,把这里布置得更干净整洁一点,考虑得更周到一点,就会让他们心里稍微温暖一些。”

  此次转移的村民中,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有的老人腿脚不便,有的老人希望和家人住在一起,这些都成了志愿团队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位90多岁的婆婆患有慢性病,志愿团队便将她的住宿房间安排在办公室附近,方便第一时间照看婆婆。

  平时一得空,队员们就找大家谈心,将汛情、雨情、工作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大家。在这里,村民们吃住有保障、相互鼓励。卢骞发现,“(村民们)最初的焦躁少了许多,一起待久了,彼此间更多了份亲近感”。

  图为姜文(左)与村民核对相关信息。

  为了保证安置点内近50名孩子的学习,团队在办公区开辟了儿童服务中心,同时设置了两间学习教室。孩子们年龄不一,团队便依据成员特长,为低年级的孩子安排音乐、绘画、手工等课程,为高年级的孩子提供暑期作业辅导等服务。

  小学教育专业的姚佳负责低年级孩子每周六下午的音乐课。姚佳发现,这群娃娃年纪不大,大都喜欢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当听到有孩子说喜欢音乐课时,姚佳“会格外开心”。

  至今,这支大学生团队已在安置点连续工作了20余天。随着上河口村等地汛情的缓解,部分村民陆续离开安置点、回归家园。“洪水面前,大家团结互助,困难可以慢慢解决。”武昌理工学院大三学生郑浩感慨。

  而每天在一起工作,这群大学生们彼此也结下了友谊。

  队长姜文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每天志愿服务工作结束,还要继续在办公室核实更新安置点群众信息。“遇到重活儿、累活儿,队长也总是冲在最前面。”提及姜文,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三学生王海清说。

  最近,姜文被抽调至蕲州镇防汛指挥部,加入到巡堤守堤护堤工作中,“作为土生土长的蕲州‘新一代’,洪水来了,我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责任也是义务。”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