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温室“移”上荒山 荒坡上种出“致富果”

发稿时间:2020-07-17 15:11:00 作者:温维娜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绵延的山脉中,整齐地排列着一座座大棚,远远望去,像嵌在黄土高原上的贝壳。这是山西省晋中市范村镇西曲河村,过去这里因山而贫,现在却因山而富。

  西曲河村地处丘陵和山区交汇的边缘,荒山荒坡众多。以村里八亩院这一地块为例,1000多亩的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其中还有100多亩的耕地,在承包时,因为耕种条件太差,村民不愿意要,成了弃耕地。

  山西省晋中市范村镇西曲河村村内大棚。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温维娜摄

  为了改善这种困境,镇政府从山东引进了设施蔬菜大棚技术。但山区没有平地修建日光能温室,村干部们大胆构思,将温室“移”上荒山,建成了全国首创的“旱垣温室”。2018年,西曲河村进一步发展这种因地制宜的温室,村里将500亩土地流转给田森集团,建起了这片水肥一体化的现代旱垣温室园区。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每年村集体收入5.1万元、合作社收入4.9万元,还吸纳了24户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其中包括14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可达6-7万元。

  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温维娜摄

  村民薛忠翔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想起过去的日子,他会忍不住叹气又摇头。过去,薛忠翔一家只有2亩地,地里主要种植西红柿。

  “那个时候是靠天吃饭,西红柿的品质没法儿保证,卖不到好价钱。”薛忠翔说。每逢售卖西红柿的季节,薛忠翔都希望家里的菜能多卖点钱,但菜贩子常恶意压价。薛忠翔一家一直没摆脱贫困户的“帽子”。

  一串串红彤彤的大鹏西红柿清甜多汁,市场广,销量好,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温维娜摄

  “现在好了,这种种植方式长出来的西红柿品质好,市场好。”摸着棚里长势喜人的一串串西红柿,薛忠翔嘴角漾着笑。现在,村民不用再为蔬菜的销售发愁,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村民一心搞生产。“管好大棚,不仅有工资,而且干得好,产量高,还会有提成。”今年,摘了“贫困帽”的薛忠翔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我想多挣点钱,好好供二女儿读书,她读到哪里,我供到哪里。”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温维娜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