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柴闪闪: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发稿时间:2020-05-26 15: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邮区中心局接发员柴闪闪。

  2004年,我带着两件衬衫和一件外套,

  从湖北辗转来到上海,

  成为了一名邮政劳务工。

  那时候,邮政快递行业所有岗位都要依靠人工操作,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装卸近万袋邮件。

  一天下来大家都累趴下了。

  但只要想象到用户收件那一刻的微笑,

  我就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十几年过去了,

  我已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局的

  接发员、高级工,

  成了我们单位的业务能手和青年骨干,

  并荣幸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我们新生代的农民工渴望学习、向往获得尊重,

  我们相信,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我是一名“85后”普通农民工,

  刚到上海工作时,

  夏天,我们顶着近五十度的高温在火车车厢里装卸包裹;

  冬天,我们站在站台上装卸邮件,

  等待下班列车的间隙常会冻得瑟瑟发抖。

  当时的农民工没有一项拿手的技能,

  想要留在大城市,太难。

    

  2009年,企业更多的关键性岗位逐步向劳务工开放,

  我们外地户籍农民工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业务练兵大赛,

  要熟记全国2600多个地名、

  快速画出全国铁路干线图、背熟理论知识材料。

  4个多月里,每天早晚我都背诵理论知识。

  最终,我获得了五项全能总分第一的成绩,

  大赛也免去了我考技工级别的时间限制,

  就这样我从初级工一路成为一名邮件转运高级工,

  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业务技能熟练,我开始担任邮件接发员岗位。

  2013年,我成为上海开放大学在职专科生,

  我觉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混出来”、留下来。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深刻领会到,

  实体经济的发展,既需要领军的创新型高端人才,

  也需要满天星一样的基础性技能后备人才,

  这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农民工,只要足够努力,

  不需要羡慕任何人。

 

  

  走进人民大会堂,

  我知道我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工,

  我得扛起履职的责任!

  2018年,我结合自己在快递行业的经历,

  提出加大农民工技能的提升力度,

  提供持续“再培训”的资金投入,

  同时对农民工群体开展适时性、

  适用性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出建议。

 

  2019年,我调研走访时发现,

  部分企业为快递员购买的是意外保险,

  快递员难以得到工伤保险等有效保障。

  我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快递员劳动合同签订

  和“五险一金”缴纳的督查力度,

  将工伤险纳入快递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险种之列。

  此外,针对快递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或休闲娱乐的问题,

  我提出企业要控制和优化接单量、配送量,

  完善配送绩效奖励考核制度等建议。

  

  

  今年2月10日,

  我参加了上海王港邮件中心夜班生产,

  为防疫物资的快速转运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今年两会,

  我就加强基础性技能人才成长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建议,

  希望为更多的普通劳动者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使他们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发挥作用。

 

  

  

  今年,我带来了这些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

  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

  小时候,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一年吃肉的次数可以超过过节的次数。

  如今,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感到,

  靠双手,靠劳动,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又迈进了一大步,

  我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新期待。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奋斗中

  获得闪闪发光的人生!

 

  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在快递员这个岗位上。

  这份工作连接着千家万户,

  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和大意。

  我会始终把敬业、钻研当作习惯,

  把奋斗、拼搏作为常态,

  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樱桃好吃树难栽,我相信,

  每一分付出,都将怀抱收获,

  每一种奋斗,都将被人铭记。

  奋斗最出彩,因为我们生逢崭新时代!

 

  记者:张瑞玲 朱彩云 杨雅欣(实习)

  策划:王海 杨月

  设计:薛雪(实习) 匡宛琼(实习) 蔡润民(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叶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