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政府过“紧日子”,民众才能过上“好日子”

发稿时间:2020-05-24 00:4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摘要

  一边是许多关键民生领域亟需政府投入,另一边是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省钱,要同时满足这两大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精打细算。

  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在会上进行,那就是由全国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预算。尽管这项工作听起来专业而复杂,但却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通俗地讲,政府预算问题,其实就是国家要如何“花钱”,又该把有限的钱花在哪里的问题。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政府财政支出问题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这句话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当前政府预算工作的方向,那就是在尽量节省开支的基础上,让政府的每一笔钱都花在国家最需要,也最能给公众带来获得感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以相当高的增速稳步上升。那些年里,随着国库日益充盈,政府预算也在急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安排预算的回转空间相对较大,就算有一些钱没能以最高的效率花出去,国民也不会有多少负面感知。节节攀升的预算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不足。

  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与财政改革,政府预算的上升幅度显著收窄,中央多次提出: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所谓的“紧日子”,就是在财政收入与政府预算增幅有限的情况下,杜绝不合理的新增支出,裁减不必要的现有支出,同时确保公众重视的关键支出只增不减。要在预算增长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这些“苛刻”的目标,意味着政府必须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做好文章。唯有深刻检视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想方设法对其加以优化,除弊去冗,才能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能像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花在真正的“刀刃”上。

  尽管中央早已不是第一次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重要性,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表态却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以预期,政府今年的财政收入必将受到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需要政府花钱的地方却有增无减。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提出要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财政赤字,全部转给地方,意即该花的钱必须要花;另一方面也明确表示: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甚至要压减50%以上。

  一边是许多关键民生领域亟需政府投入,另一边是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省钱,要同时满足这两大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精打细算,以最优的配置方式,把钱最高效地花到最重要的领域,如此才称得上是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也需要专业的分析和务实的规划。

  要做到这一点,不论对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政府执行政策或是提供公共服务,处处都离不开钱。“缩手缩脚”地花钱,必然没有“大手大脚”地花钱来的舒服。过去的高增长,让许多政府工作人员习惯了“宽松日子”,因此一时未必能适应“紧日子”的到来。但是对各级政府来说,这道关卡必须要过。唯有及时转变心态,才能适应当下的现实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各级政府学会如何过好“紧日子”,百姓才能更安心地过上“好日子”。政府用以支出的金钱,归根结底是全国民众的共同财产。唯有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把政府支出用在最紧要处,公众才能切实感受到政策利好,从而带着更强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实现梦想奋力向前。

责任编辑: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