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杜鹏:我是“不怕难”的武汉人

发稿时间:2020-03-17 11:4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榜样家书音频:杜鹏家书)

  最困难的时候要怎么坚持下去?

  有人说:默默告诉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会好转的。大多数人遇到困难、觉得无助时,第一个想法大概就是想要逃离。但真正挺过那段时间,再回想,仿佛一切困难都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3月10日,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生命之舱,患者“清零”,使命完成。虽然这场与疫情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武汉的春天已经来了,回顾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一个个“不怕难”的武汉普通人给我们最多感动。读一读武汉物资运送车队志愿者杜鹏写给“影子们”的信,樱花盛开时,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必须做点什么”

  “2020年,开年发生在武汉的疫情必将成为历史,从武汉关到花楼街,我是土生土长的‘老武汉’,做为一名亲历者,离疫情如此之近,我必须做点什么……”这是武汉物资运送车队志愿者杜鹏在这次疫情暴发最开始的时候在朋友圈里写的一句话。

  每年春节,杜鹏都会去云南和朋友一起过年。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的出行计划。“全红”的武汉疫情分布地图、不断攀升的确诊感染者……疫情初期的那一个月,曾是他和很多武汉人的至暗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城市都蒙了。

  “在更多帮助到达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依靠自己。”杜鹏曾参与过2013年的雅安地震救援,他知道,这种时候,由于公共交通无法像以前那样发挥作用,城市神经末梢的物资运送往往会成为大难题。

  很快,他就加入了这个队伍。武汉公共交通停运后,杜鹏和其他志愿们不约而同地开私家车去帮忙——把全国各地捐赠的物资从志愿者服务的集散点送往武汉各个医院。

“武汉人在疫情面前表现的勇敢真的值得尊敬”

杜鹏(左)将防护服送到武汉各个医院,直到深夜才归家。本人供图

  杜鹏所在的物资运送志愿者微信群里,只要有需要,马上就有人响应,并提供无偿服务。大家都是开着私家车前来帮助,不管是多好的车,到了集散点就直接把货往车上搬,毫无怨言。半夜有车坏在路上,其他志愿者就会立刻过去支援,一直陪着修车到天亮。每天群里发出需要运送的任务列表,大家就会抢着登记,一个35家医院的派送任务,不到4分钟,就在群里抢完了。杜鹏说:“我们开玩笑地说,现在抢到任务,比抢盒马买单还难!没有人在意彼此的身份、社会地位,大家都只顾埋着头干活,不管一天卸下多少吨货,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出去”。

  忙完一天,回到住处只能睡几个小时,第二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发布的服务任务。“为了能多装一些物资,我又特地借了一辆五菱小货车,这辆车可帮了大忙,有一次我驾着它奔袭150公里,将1000件防护服送到武汉各个医院,一个月都靠它了。”杜鹏说,随着团队人数增加,现在大家可以换着休息一下了。

  杜鹏是无数武汉人的缩影,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成为捍卫这座城市的“战士”。

  “武汉人在这次疫情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真的值得尊敬,大家关门闭户在家自我隔离,毫无怨言,克服各种困难。等大家情绪缓和些,看到的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一番热闹温暖景象,都想为医院一线做点什么,有的半夜在帮忙搬运物资,有的提供后勤保障,都用着心努着力。因为我以前经历过地震救援,所以深知这些无私的不易,可以感同身受,也很为我们这些无偿奉献、冒着生命危险努力的武汉人感动。”这是杜鹏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段文字。

  武汉人并非孤立无援,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杜鹏还常遇到来自民间普通人的朴素关怀:有位外省司机冒着被隔离的风险,也要亲自把安徽和县农民捐赠的辣椒送到武汉。同样这么做的还有湖南张家界的菜农,他们把蔬菜送到物资集散点,再委托杜鹏他们捐赠到各个社区、医院和执法一线部门。

  这真是应了那句歌词:“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心疼医护人员送点什么好?送巧克力吧!”

杜鹏(右)将136份爱心巧克力传递给金银潭医院的136名上海援汉医疗队员。本人供图

  为避免家人担心,杜鹏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做物资运送的事情。可是,爸妈看电视新闻滚动播出的时候还是知道了。刚开始杜鹏有些忐忑,每天在好几个定点医院的一线科室里运送物资,因为直接接触的关系,他很少再回父母家。之后,他隔几天把买好的菜给父母送到小区门口,看着他们取走才离开。杜鹏说:“父母安心在家、健健康康的,我在外面帮助别人的时候才会安心。”

  尽管如此,父母依然放心不下他,常一天好多遍问杜鹏的身体有无不适,用一篇报道的话来说就是“每个身处物资运送等战‘疫’岗位的武汉人身后,都有一个家庭在顶着。”每每想到这,杜鹏就觉得很为那些从外地来支援的医护人员们担心,他们家人不在身边,每天和死神“抢人”,撑得住吗?心里暖和吗?

  2月10日中午,一位上海网友通过微博找到杜鹏了解武汉的情况,看了新闻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很受感动,她也想做些什么表达自己的心意,委托杜鹏帮忙传达。送什么好呢?恰好临近情人节,杜鹏灵机一动,建议她,不如送巧克力吧,医护人员们不缺吃的喝的,也许送一些能“焐热”他们心的东西,更能让他们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杜鹏想,就把上海网友的这份心意传递给第一批来自上海的医疗队吧。

  “通过之前送物资的渠道,我了解到首批上海援汉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共有136人,打听到他们住的酒店地址,我到超市凑齐136份巧克力,晚上送到了上海援汉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手上。”杜鹏说,上海的网友看到医疗队员笑着签收巧克力的照片,特别欣慰。

  一块巧克力放到嘴里,只能甜一会儿,但吃的人却会因为觉得自己被爱着而感到幸福。“不服周”(湖北话,即不甘心不服气)的武汉人,作为抗击病毒的急先锋,扛着,给全国同胞赢得了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们,拼着,尽最大的努力给武汉以支撑。

  这一份份大“人情”,我们都懂,愿白衣天使们吃巧克力时能感受到这份“懂得”和“感谢”。

“疫情结束那天,希望能看清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脸庞”

护士开裂的手,让人看了心疼。本人供图

  说起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杜鹏说:“最想做的就是我们这群物资运送志愿者和接触过的医护人员能够脱下口罩,热情相拥,来一个‘熊抱’。大家每天都穿着防护服,戴护目镜、口罩、面罩,一起工作了这么久,只能看到一双眼睛。我想看看他们的样子,想代表武汉人民感谢他们!”

  武汉正下着大雨,早上在医院群里的一张照片引起大家热议。一位护士的手因为没有手洗消毒液,就用84消毒液稀释后随时洗手消毒。大家都知道84消毒液的腐蚀性很强,护士们洗完手就要马上戴手套工作,一天下来,手已破皮裂开……“我们看着很心疼!肿瘤医院的肖医生看到照片后,马上联系到一批手洗消毒液,会在晚上送到志愿服务集散点。我们一刻也不想耽搁,立刻对接医院,了解22家医院对手洗消毒液的需求。”

  很快,12个志愿者开车前往集结。寒风雨夜里,杜鹏等人冒雨等物资,再卸货送到前方。护士们听闻志愿者要来,早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速食。连轴转完一天后,杜鹏在日志里写道:“做志愿者的每一天,都很充实,这种充实让日子紧凑。身体的疲累过后,心里反而更轻松,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如今,杜鹏的队伍还参与运送出现最新需求的医疗物资,团队运转的效率也有了极大提升。有一次,一天之内,团队就把300台制氧机送到了30多家医院的一线投入使用。随着方舱休舱,大家工作的紧张程度也得到了缓解。他们团队的志愿者对自己的防护工作很认真,无一人感染。加拿大的华侨给他们赞助了防护服、口罩,他们自己也准备了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酒精等防护用品。他们觉得“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添乱的,保护好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不到一天的时间,杜鹏(左一)所在的队伍将300台制氧机送到3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本人供图

当人性中的善加速成长扩散,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万众一心”?

  其实,除了身处物资运送岗位的武汉人杜鹏,还有无数武汉人,在超负荷地守护着这座城市,他们中有城管、环卫、交警、社区工作者、医生、护士、特警……他们身份不同,岗位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不怕难”“不服周”,以及“信了你的邪”这句口头禅背后那种乐观和顽强。

  有朋友在杜鹏的朋友圈下评论:“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杜鹏笑着说,自己只是身为武汉人,尽了绵薄之力而已。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说:“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汉人民的情,我想让武汉人民知道,世界知道你们所作的贡献,我们正在跟世界分享你们的故事,你们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不怕难,永远乐观,永远顽强!我们一定会迎来最终的胜利!

  邀请《中国青年作家报》采访杜鹏的记者赵小萱讲讲她眼中的杜鹏。

记者:赵小萱 龚蓉梅

策划:周伟 王岑予

文案:杨月 杨维琼 梁明子(实习)

编辑:余程程(实习) 黄肖璇(实习)

 

设计:曹若鸿(实习) 蒙晓(实习)

播音:杜鹏 张琦敏(实习) 赵小萱

音频剪辑:张琦敏(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

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