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首都青年战“疫”日记字里行间闪耀青春光芒

发稿时间:2020-03-09 06:01:00 作者:刘世昕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对年轻人来说,用文字记录日常大概略显落伍。可在战“疫”的日子里,首都的年轻人却在他们的工作日记或个人日记中,记录下自己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所作的努力和自己的点滴成长,为青春留下注脚。

  疫情期间,北京急救中心承担全市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的转运工作。北京急救中心员工张喜的日记里记录了他从一名急救战线新兵到沉着应战的变化。

  张喜2019年才入职,是第二梯队的一员。起初,他既期待上“战场”,又担心自己给“战友”拖后腿。可当第二梯队参与转运救治的命令下达后,张喜一下子有了勇气。上学时学过专业知识,来到中心后又经过老师和前辈的培训,还经常进行各种演练,“我想,我可以胜任岗位”,他在日记中写下了决心。

  第一次转运任务如期而至。一天夜里,张喜和同事参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转运。所有的规范都在脑海中闪过,张喜圆满完成了任务。他记得,结束任务回去时,洗消组的人员早已在门口等候他们,给他们消毒,“那时真的感觉到中心所有的医护人员是团结的,是同舟共济的。”

  一次次历练让张喜越来越自信、稳重,他在日记里写道:“只有我们的坚定,才能让人民感到安心。”

  北京团河派出所青年民警范怡婷的日记里记录了一个暖心细节。这位自诩为“钢铁战士”的女汉子,自疫情发生后,一直在社区工作。她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发放警民联系卡。很多时候,她又冷又饿、身心疲惫,但从未掉过眼泪。直到有一天,一位社区大妈悄悄塞给她一盒冻疮膏,还亲切地称呼她“警察闺女”。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疫情来袭时,北京兴丰派出所青年民警魏建军的父亲病情恶化,开始住院化疗。一边是亲人的病痛,一边是战斗的紧要关头,他说他都必须扛在肩上。

  虽然基层民警不是这场战“疫”的主角,但从人员核查到宣传防范,从值班巡逻到出警处警,民警手里的每一个鲜活的数据,都会影响一个生活圈子、牵动一个小区、涉及千家万户。

  魏建军在日记中写道:“做好防范的每一点每一滴,守护好辖区的每一寸净土,感觉每天离希望又靠近了一点,让我觉得这场青春的逆行,值!”“这里是我要守住的城,这里有我要守护的人。”

  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广大基层团建督导员敢担当、勇作为,他们不分昼夜、不惧危险地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尽管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但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顺义区,有这样一份“集体工作日志”,记录了一些基层战“疫”一线的青春故事:双丰街道团建督导员张姣月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16天,入户发放防疫材料、电话逐户摸排返京人员信息、登记外埠车辆、测量登记返京人员体温、防疫宣传、政策措施解答等工作。胜利街道团建督导员刘瑞伶参加街道疫情防控工作17天,每天负责收集统计和报送辖区影院、宾馆、餐饮等企业营业状况和职工离进京情况及场所消毒情况……这些故事平凡而简单,但却是一切为人民的坚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工业园区、商务楼宇众多,复工复产以来,防疫压力陡增。那里活跃着一支青年突击队,在抓防疫、保复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青年突击队队员孟妍在她的防疫日志第一页记录着:企业数量极多,楼宇性质不一,东南角还有一栋住宿公寓,导致该园区人流量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在得知通过物业无法准确了解情况时,这支突击队逐户摸排记录,用了一个星期摸清园区442家企业的人员复工情况。

  孟妍防疫日志的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工作一月有余,吾死守防疫关卡,历经磨难,幸众人同心无畏,护一城一方平安。终盼得疫情消散,此后数年,若回想此疫吾辈之所为,与有荣焉!”

  假期里,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学生彭一刘一直在老家湖北天门积极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工作,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家乡。他把假期里的经历记录在日记里:疫情暴发前期,得知医院血库告急,我到医院无偿献血300毫升。和奔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这不算什么。让我们静待花开,疫情退去,重聚体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3月09日 01 版)

责任编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