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郑能量:人怎样活,才能不负此生?

发稿时间:2020-03-03 15: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志愿者司机郑能量(右)在搬运抗疫物资。本人供图

  “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这是奔赴武汉支援之时,90后青年郑能量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话。

  6粒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30粒维生素C、120粒维生素B,和1个一次性口罩……2月24日,除夕之夜,郑能量奔赴武汉,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司机。20多天里,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义务接送一线的医务人员、转运物资、为需要出行的市民提供帮助……

志愿者郑能量在运送物资的路上。视频截图

  “初一本来是要去女友家过年的,但我在朋友圈看到了武汉交通停运的新闻后,心里想的全都是医护人员和市民该如何出行的问题。”

  郑能量出生在一个低保家庭,自小父亲不在身边,母亲身患重度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为家庭原因,他也不得不辍学,后来他是靠着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才重返校园,现在成了湖南建工集团的一名员工。大三那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郑能量,他想,也许自己能为传递正能量做点什么。“如今,国家有难,我不想做一个看客。人应该懂得感恩,这也是我来武汉的原因——报恩!”他说。

  晚上7点,郑能量从长沙出发,自驾了5个多小时,驶向300公里外的武汉。到达之后,他没去找酒店,而是直接奔赴各大医院踩点、熟悉路线,都摸排完已是凌晨3点多。这一天,他是在车里睡的。

  “大家好,我叫郑能量,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之一……如果您家有孕妇、儿童、老人需要用车紧急去医院,我们将免费为您服务,我的电话号码是……”为了能帮到尽可能多的人,他加入了多个志愿者服务的群,推送自己的信息。

  当天他就接到了订单,有需要帮助出行的市民、希望能接送上下班的医护人员,还有急需运送的医疗物资……后来,郑能量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而他也更加忙碌。他已不记得送过多少位医护人员,也不记得拉过多少车物资,但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4、5点入睡,早上8、9点出门,手机24小时畅通,每天跑近300公里路程。

志愿者司机郑能量在暂住的胶囊旅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 摄

  进入疫区,面临被感染的极大风险,郑能量也会害怕。但他深知,这个时候他不能退后。“电话那头,都是亟待救援的生命啊!作为志愿者司机,我们能做的就是接送更多急需挽救的生命。”

  有一次,郑能量接到了一个小女孩焦急的求助电话。女孩的妈妈因为癌症一直在做化疗,现在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疑似新冠肺炎,急需去医院做检查。女孩打了很多志愿者的电话,人家一听这种情况都不敢接。癌症病人抵抗力比较低,疑似几乎等同于高危病患。车子又是个密闭空间,被传染的几率很高。

  接还是不接?郑能量也犹豫了。“我知道如果我拒绝,她妈妈可能会死在家里。对那女孩来说实在太残忍了,那将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毁灭。”他还是踩下了油门,帮助小女孩将妈妈送到了医院。

  他曾在朋友圈写道,“我志愿进入疫区做志愿者,自愿接受最脏最累的一切任务……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志愿司机郑能量在暂住的胶囊旅店。视频截图

  不知道从哪天起,越来越多好心人开始加郑能量的微信,希望他不要总吃泡面,还给他送来了糖酥排骨、藕夹、盒饭。还有一些好心人直接给他送来了口罩、消毒水、毛巾、牙刷、内衣裤和袜子等,还有莫名多出的电话费记录……

  他曾经多次载过一位去医院看望90岁母亲的顾阿姨,顾阿姨已经63岁,自己的腿脚有些不灵便,但还是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坚持去陪伴母亲。郑能量非常感动,不管多久,都会在门口等到她出来再送她回家。顾阿姨听说他是从长沙过来做志愿者的,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处空房子借给他,但他还是婉拒了。像顾阿姨一样希望给郑能量提供住宿的好心人不在少数,但他最后选择住在了志愿车队提供的胶囊旅店。

  “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想,这大概是中国人在关键的时候产生的向心力。让你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给你的温暖。”回到住处,已是满身疲惫,但郑能量觉得值了!

志愿者司机郑能量(左一)和医护人员合影。本人供图

  这场战“疫”,并不是一座城的战斗。“祖国有难,我不想做看客,不想出名,只想做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人生不留遗憾。”郑能量说。

  此时此刻,无数和郑能量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已奔赴战疫一线,为艰难前行的武汉纾解了不少难题。他们不爱煽情,不怕吃苦,用无声的行动证明着,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扛得起时代给他们的责任。谢谢你们,生命的摆渡人!

  邀请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西部阳光”赴甘肃武威古浪县支教志愿者读信,并就志愿者话题分享思考。

  像郑能量一样,在前线默默出力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沉默而有力的志愿者,在这座城市里,日复一日地辗转、奔波,我们才有信心,许下“当樱花盛开时,我们一起去拥抱春天”的愿望,我们坚信,这日子不会太远。

记者:谢宛霏 龚蓉梅 李慧慧 赵小萱

策划:周伟 王岑予 杨月 杨维琼

播音:杨月 张琦敏(实习)

音频剪辑:张琦敏(实习)

设计:曹若鸿(实习) 蒙晓(实习)

编辑:梁明子(实习) 余程程(实习) 黄肖璇(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