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赴湖北医疗队员的“战地日记”:10小时未进食水,他们却说……

发稿时间:2020-02-09 19:45:00 来源: 共青团中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作者:王军红 张文慧 王聪聪,还有部分作者详见图片标注 责任编辑:于璧嘉 郭艳丽);插图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央芭蕾舞团”(ID:NationalBalletChina)

  导读

  这是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从武汉发回给记者的日记,记录了一线真实的工作状态。她们也会有点忐忑有点怕,可是面对病人团队一起就忘了自我。她们在前方拼搏,看到她们就看到希望。

  “没事,大家一起”

  2月4日,武汉,晴

  2月3日接到通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改造的危重病房已经完工,晚上要去开设新病区。疫情实时进展,队员们都养成了随时查看信息的习惯,队长一招呼,大家即刻响应。

  当晚预计收治30~35名患者,我的内心有点忐忑,沈宁副院长安慰我:“没事,大家一起”。 急诊科的李姝姐对我说:“咱们北医三院抢救室什么阵仗你没见过,不怕”。 没办法,属兔子的人可能胆小。

  中国画《分秒必争》作者:中央芭蕾舞团舞美设计 王铎

  不到19点,大家集合完毕,乔杰院长亲自带队。快速熟悉新病房环境后,全员即刻更换防护服,乔院长亲手给大家的防护服上写名字标识。20:50左右,第一位患者到达病房,病人陆续到来,我们问病史、评估病情、开医嘱、写病历。得益于医疗队前期梳理出的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6个小时共收治了24位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3人。大家都说这是“北医三院抢救室的Plus版”。

  凌晨3点,北大人民医院的“战友”来接班了。我们交接完,坐车到驶向驻地,武汉的夜是安静的,车上更安静,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车程,大家都睡着了。

  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大家都在默默地适应

  2月5日,武汉,晴

  今天是立春的第二天,坐在回驻地的车里,阳光照在身上,心里也暖洋洋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场战役也到了关键时刻。 好久都没这样看看天空,今天天色很蓝。在离京千里之外的武汉,我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到隔离病房上班,换防护服,查房,收病人,改医嘱,写病例,6个小时就这样过去。

  穿脱防护服已是小事一桩,感染防控的理念已深入工作和生活,有些护士姐妹已经开始用敷料来预防鼻梁上的压疮,大家都在默默地适应。 今天就写到这,要去吃饭了,安慰一下这10个小时未进食水的胃,再接再厉!

  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看着一个个正在换隔离服的年轻面庞,我第一次流泪了

  2月5日,武汉,晴

  今天我和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护士长在隔离病房相见了。几年前我们曾在糖尿病护理年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有所交集,没想到我们的重逢竟是在这里。我们都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帽子,只能透过护目镜,传递对彼此的牵挂。

  看着墙上的排班单,她指着一个个名字对我说:“这是我们的护士,特别能干的一个丫头。这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护士。你们真好,来帮助我们。”

  我回:“同济的老师们最辛苦。咱们内分泌科的护士都好吗?”

  水彩画《隔离疫情 不隔离爱》作者:中央芭蕾舞团舞美设计 刘辛

  她说:“现在无论年龄,除了身体不好的,都在医院门诊、感染病房等需要的岗位上工作。有个新娘子推迟了婚礼,还有个哺乳期的妈妈给小宝宝断了奶,重返工作岗位。”

  说着说着,她的眼眶慢慢湿润了,我有些不忍心看她的眼,赶紧把目光转向了远处。说了几句话后,她回病房继续工作,我回到休息室。在休息室的一个角落里,看着一个个正在换隔离服的年轻面庞,11天了,在武汉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我没忍住第一次流眼泪了,还好戴着大大的帽子,否则一定会被“围观”。

  听说北京又下雪了,让我们一起静待春暖花开。

  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文慧

  姝姐上了一个“24小时白连夜班”

  2月6日,武汉,小雨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就是春雨沙沙,这是万物复苏的景象。 我想到了姝姐——北医三院急诊科李姝医生,那个像春雨一样细心呵护患者的好医生。

  姝姐是北医三院第二批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到达武汉后,一边进行自身的感控培训,一边参与危重症新病区的改建工作。同济医院的医疗设备与我们之前用的有很大的不同,她专门找来现有呼吸机的说明书,一边学习一边手把手地教我们,好像是一直在武汉工作的医务人员一样。

  场景速写《人间大爱》作者:中央芭蕾舞团灯光设计 韩松

  启用危重症新病房的第一天,姝姐上了一个“24小时白连夜班”。第一位来诊的是个危重患者,姝姐主动请缨:“来,我收这个病人。”凌晨3点,到了该下班的时间,姝姐还在写病历,她说污染区的护士还没换好衣服,“等她们出来,我再结束工作,我们一起离开”。而这一等又是一个小时……下午15点到21点又轮到北医三院队员们上岗了,她再次主动请缨参加工作,我有些担心她的身体会吃不消,本想劝阻一下,谁知她微微一笑说:“你姝姐有啥不行的! 直到22点30,姝姐才从隔离病房出来,口罩和眼罩已经压红了鼻梁,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可她仍然面带着微笑。

  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期待战疫就在我们这里结束

  2月6日,武汉,小雨

  今天武汉下起了小雨,北京下起了大雪。北医三院第三批医疗队马上就要来武汉了,他们与我们前两批队员汇合后,将接管同济医院的一个病区,独立负责一个病区病人的治疗。下午,乔杰院长在动员会上对我们说,这个新病区将以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为主,要充分发挥北医三院的技术水平,让这些病重患者早日摆脱病痛。

  水彩画《并肩前行》作者:中央芭蕾舞团舞美设计 刘辛

  我期待与第三批医疗队汇合,因为这里有我的两名同事,我们将再一次并肩工作;我期待与第三批医疗队汇合,一起开辟的病区越多,就会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我期待与第三批医疗队汇合,我们定会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危险。 我也期待着,不会再需要第四批医疗队的集结,战疫就在我们这里结束。

  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放疗科马骏

  两次没理我,第三次这个爷爷终于说话了

  2月6日,武汉,小雨

  来武汉已经11天了,凌晨00:45,突然醒了,因为要上夜里3点的班,所以总是担心睡过。工作16年了,就是怕迟到,上错班。

  醒来再也睡不着。53床的爷爷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待会儿去看看他。记得第一次看见他时,他半坐在床上,精神不太好。左边是一盒未打开的饭菜,我问他要不要吃饭,他没理我。他刚打过胰岛素,应该吃点儿东西,于是我又问“喝点儿酸奶吧,爷爷。”他依旧没理我。

  素描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者:中央芭蕾舞团灯光设计 周杉行也

  后来想到他正在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可能是大夫告诉他不能说话,我又问“您这么坐累不累呀?”他竟然开口说话了,他说“摇床”。哈!终于找到他的需求了,我赶紧过去给把床摇好,一边扶他躺好休息,一边告诉他,有事情按呼叫器。

  儿子每次打电话都会问我:“妈妈,你今天救了几个病人?”我告诉他,妈妈是和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工作,治疗了很多病人,医生看病人下医嘱,妈妈和其他护士执行医嘱,这里还有许许多多人在默默工作。

  1点10分了,我要准备去上夜班了,加油!

  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呼吸科护士李娜

  “等我女儿长大了以后,一定能为这个勇敢的妈妈而骄傲”

  2月8日,武汉,阴

  今天是元宵节,来武汉的第14天。

  昨天,下夜班后我们搬到了离医院24公里的酒店,虽然通勤远了很多,但是北医三院三批队员都汇合了。

  由于2月6日才接到通知出征,2月7日就抵达武汉,第三批队员中有些人还没有来得及跟家人告别就背上行囊、拉着行李箱赶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急诊科的田慈,没有跟着第二批一起来,一度非常伤心,当知道这次能够赴武汉时,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她说,“等我女儿长大了以后,一定能为这个勇敢的妈妈而骄傲” 。付源伟医生,他的爱人也是急诊科医生,两个人都报名了,他们的女儿才7个月。他说“作为湖北人,时隔11年,重返江城,我曾经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个充满生机的城市,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一定要为春暖花开的武汉做些事情,we are 伐木累(我们是一家人)。

  消化科的陆浩平医生说,“2月6日下午收到紧急召集,2月7日一早就作别北京的寒风冷雪,大家携手同行,即使征程千万里也无可畏惧”。

  今年的元宵节有些特别。 今天晚上又要开新病房了,新队员和老队员合作,新来的小伙伴都在积极准备,希望疫情尽快好转。

  作者:国家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责任编辑: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