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2019脱贫攻坚,难忘总书记殷殷嘱托系列报道之二——江西潭头村:旅游“饭”和新“硒”望托起致富梦

发稿时间:2020-01-08 11:34:00 作者:秦海峰 王欲然 来源: 人民网

  12月,晨起践严霜。阵阵寒风阻止不了江西省梓山镇潭头村村民齐头并进奔小康的热情。

  一大早,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就来到村口,招呼村民们抓紧时间登车。“出发!”三辆大巴满载着150名村民驶出村子,驶向三个多小时车程外的赣州市全南县雅溪古村。

  雅溪古村是以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高标准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短短的时间内,雅溪古村通过风貌改造、修缮,旅游功能植入和景观环境布置等措施,不仅令一处“空心村”焕发新生,更让村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这也是刘连云和潭头村村民此行的目的,“我们村也想发展乡村旅游,去雅溪古村是让大家开阔一下眼界,学习一下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刘连云坦言,潭头村在两三年前就谋划发展乡村旅游,却一直没有起色。但在2019年,潭头村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潭头村亲切看望老区群众,查看村容村貌、询问旧房改造、村落环境整治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嘱咐,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总书记到我家来,我激动得几天没睡着觉。” 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总书记到我家里看了厨房、卧室,还问我们吃的油是不是自己生产的,用的液化气多少钱,厕所好不好用,我真的很感动。现在村里环境很好,鸟语花香,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间,住上了新房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孙观发说。

  梓山镇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当年参加红军的有近两千人。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发展一直受阻。近年来,乘着苏区振兴的东风,2017年潭头村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面貌焕然一新。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有着红色基因的潭头村,秉持着奋进精神,通过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扶持特色产业,努力开拓潭头村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

孙观发正在给学生讲长征历史。方名荣摄

  “以前到我们这里旅游的主要是周边县城的,一年也没多少人。但从2019年5月到现在,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超过了20万人次。”刘连云兴奋地说,潭头村想要致富奔小康,这个机遇必须抓住。

  潭头村的变化也让孙观发高兴地合不拢嘴,“六、七、八三个月,每天都有上千人,家里的四间民宿几乎天天爆满。”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到孙观发家做客后,他就被乡亲们称为“最幸福的人”。每个到潭头村的游客都会来他家感受下,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老区人民的温情时刻。

  “村子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参观游玩,村民们开始做起民宿、开起餐馆、卖起特产。我家也是,收入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孙观发骄傲地说,自己还跟其他村民合伙开起了土特产超市。

  孙观发的儿媳郭金凤是这家土特产超市的主要经营者,“旅游火了,我也不用外出务工,自己家开超市,收益不错还能照顾家人。”

  如今,孙观发一家的收入来源多了、稳了,各项补助加起来每个月有8000多元,妥妥地过上好日子。

  人气带来财气,潭头村的优势资源为何不能发展成为惠民利民的产业?

  面对如此大的客流量,单打独斗显然不行。刘连云和村民们合计着,要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很快,潭头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声而立。6个村民小组,162户人家,每户出股金2000元;公司负责经营村里农家乐和土特产销售业务,以及与教育研学公司合作开发的红色研学旅游项目。

  顺势而为,借着“红色研学”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潭头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举措。于都县智恒研学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戴先生说,潭头村着重打造的是学生研学和党政干部红色教育培训,预计每年村里接待规模可达10万人次。

  “半年内,大伙基本上就回本了,到年底算上其他业务板块,肯定还会有不少赚头。”刘连云说,旅游公司成立半年多,光餐厅的分红,入股村民每户就能分到1500多元。

  “富硒农产品常常卖脱销”

潭头村第一书记肖桂花在富硒蔬菜基地育苗中心给记者介绍。黄长生摄

  除了乡村旅游外,潭头村还有一件致富法宝,就是富硒农产品。

  通过卫星图浏览潭头村面貌,会发现该村被成片的绿色耕地所包围。走近后得知,这是潭头村富硒农产品种植连片区。

  “总书记视察潭头村,勉励我们要把富硒品牌打造好。遵照总书记的指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我们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潭头村第一书记肖桂花如是说。

  物以“硒”为贵。潭头村拥有圈定的富硒土壤约6000余亩,为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产业提供巨大支撑。另一方面,在江西省出台的《关于推进全省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下,潭头村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出种类繁多的天然富硒农产品。

  此外,村里还成立了种养合作社、蔬菜销售公司,形成了“生产销一条龙”的富硒农业全产业链。“现在我们的富硒蔬菜牌子有了,下一步目标是发展精品种植,让富硒的牌子更响,老百姓收入更高。”梓山镇人大主席王荣福表示。

  “村里成立了种养合作社,种植了富硒水稻和富硒蔬菜。”刘连云说,“我们的富硒大米卖到了8块钱一斤,还常常脱销,目前正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据了解,2017年梓山镇成立了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将农户的土地流转给三家公司,由公司免费给农户提供种苗、免费技术支持和保底销售,带动农户一起发展富硒蔬菜产业。农户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农户在产业园务工每个月也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还有种菜的收入,行情好的时候一亩地一年可以有1万多元的利润。

  如今,潭头村有着富硒蔬菜、葡萄、优质稻等主导产业,乡亲们既能外出务工,又能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人和小孩,又有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贫困户还有分红。 (秦海峰 王欲然)

责任编辑:叶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