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清华教授:在天安门广场上讲好中国故事

发稿时间:2019-10-01 11:48:00 作者:朱彩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天安门广场是人民的广场,人民不该只是机械地参与。”接到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整体策划的任务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马赛想起了35年前参加1984年国庆阅兵时翻花的场景,他的博士生王梦瑶在10年前是2009年国庆阅兵背景翻花表演的一员。

  彼时,“看不到长安街上的游行”曾是马赛和王梦瑶的遗憾;而今,当他们有机会着手设计广场时,“让人民真正参与”“强调人的因素”成为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自由、生动、欢愉、活泼”的设计理念也融入到广场的景观布置、游行方阵等细节之中。

  比如,天安门广场上设置的“红飘带”主题景观雕塑上的Led屏与临时观礼台,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和整个广场的互动感与参与感。

  “两个‘红飘带’主题景观雕塑为曲线型,像一双手护着广场两侧,让整个广场都成为观礼现场,以国旗杆附近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包围弧形状,让长安街成为舞台。”马赛说。

  这两条有着中国山水风貌和56个少数民族群像的“红飘带”,让今年庆祝大会中的天安门广场有了更强的舞台性,也更具中心感。如何在这个44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上,讲好新中国70年来走过的故事?马赛和策划组成员从故事的开始就作出了改变。

  “过去,国庆的群众游行是由一句指令宣布开始的,缺少过渡与衔接,而这次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起点。”马赛介绍,新中国70年的故事要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革命开始讲起,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个历史的浓缩,一个时代符号,“在国庆这样一个日子,我们要缅怀先烈,知道共和国如何走来,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共和国奠基。”

  从开天辟地到美好生活,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的游行队伍向广场走去,新中国不同时代的集体记忆通过游行方阵在长安街上回放,共和国70年的时光故事在65分钟内渐次展开。

  “我们认为,长安街实际上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那些行驶在长安街上的交通工具作为最基本的载体,能够反映特定的时代。”马赛介绍,在最初的策划方案中加入了二八自行车的骑行场景,“包括后来到外卖小哥方阵,大家都亲身经历过这些,看到会很亲切。”

  本次游行方阵里的群众涵盖了各行各业、各族各界,既包括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医生、公务员等各领域的群众代表,又包括快递小哥、广场舞大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新兴领域的群众代表,还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代表等。

  每个带着时代印记的游行方阵就是一段共和国的历史,几十段历史切面构成的是不断流动、不断向上的中国画卷,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的奋斗史。

  实际上,通过巧妙的编排设计,本次游行方阵的氛围也凸显出“自由”“欢愉”的基调,和以往的严肃庄重不同,不少游行群众的表情开始呈现一种欢愉。

  “每一个方阵虽然叫方阵,但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阵,不要求完全的整齐划一,他们围着彩车,和彩车、广场进行互动。”马赛介绍,比如,表现20世纪50年代游行方阵的设计中,方阵中的人可以走上车,“人举着火把冲上车,有种前赴后继的感觉,车和人的互动感在增强,而不是车和人彼此孤立”。

  在主题彩车之后,一辆名为“中华儿女”的彩车的出现,让整场故事更加生动与连贯。这辆以“鲲鹏”为形象的彩车走在34辆展示各省市面貌的彩车之前。“以前主题彩车和各省市彩车中间没有衔接的段落,在叙事上有些脱节,所以这次我们单独设计了一辆过渡性质的车,相当于中央带着全国人民一起前进。”马赛说。(编辑:田文生)

责任编辑:吕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