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陈正进:始终如一 做技术领航的管理者

发稿时间:2019-07-11 10:51:00 作者:刘喆 陈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陈正进,现任中交四航局一公司(以下简称一公司)工艺技术部经理、一公司珠海城际项目部经理。熟悉陈正进的人都称赞他人如其名,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有条理、清晰地前进。

  他曾参与云贵高速、道安高速、珠海城际轨道的施工管理,并在施工管理中多次担任技术型领导角色。特别是在珠海城轨道施工中,亲自研究设计反力架、研发预爆破工艺、改进龙吊与拌合站基础,解决了始发反力架设计不合理、近四百米海底段孤石多掘进难的问题,还大幅度的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被誉为“技术领航的管理者”,多次被公司表彰为岗位能手、先进员工、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2017年被一公司评为“十佳青年”。

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工艺技术部经理、珠海城际项目部经理陈正进。通讯员供图

  巧变桩基础,用技术盈收

  陈正进一直有个盾构梦。2008年入职中交四航局后的7年时间里,陈正进一直从事高速公路的修建工作,盾构梦一再被搁置。直到2015年,一公司珠海城轨项目落地,陈正进的盾构梦才终于得以实现。

  2015年5月,刚开始担任四航局一公司珠海城际轨道项目负责人的陈正进,就遇到了项目拌合站和门吊桩基础施工因雨季影响导致总体施工迟滞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没有拌合站就不能浇筑混凝土!”经过细致分析,陈正进认为在雨季不宜继续进行桩基础施工。

  那能不能换一种基础?

  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现场泥泞不堪即使天晴后也需要再次对地基进行处理才能打桩。如何减少降雨的影响成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的关键。

  “必须得换一种简单快捷成型的基础形式。”陈正进为此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图册,最终决定改用方便浇筑和成型的“扩大基础”。

  找到了方法,不代表成功,基础设计也十分重要。从钢筋配置、基础尺寸、混凝土配比到模板受力计算,陈正进亲力亲为,多次验算正确后才进行下一环节。在他精准的控制下,拌合站与龙门吊的扩大基础短短几天便浇筑完成。与以前的桩基础相比,不仅节省了一个多月的工期,还为项目部省下了二十多万的施工成本。

  精益求精,助力始发

  2015年11月,盾构机距离始发还剩一个月。

  工作人员发现,按照厂家设计图纸装上的反力架与实际的地形位置不匹配,未考虑到盾构机穿越地连墙及加固体时产生的摩擦力,导致已经做好的反力架无法推动盾构机前进,甚至还因为反力架变形导致了安全事故。

  “能不能请厂家重新设计?”会议室里机电副部长李锦说道。但是厂家重新设计需要至少两个月,对紧张的工期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我们自己做。”陈正进跑遍了珠海的所有盾构现场,向盾构专家和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学习请教。同时还重新查看《地下工程作业》《盾构法施工技术》《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等专业书,虽找到一些相似的案例,但是符合项目8.8米大直径断面的方案却微乎其微。

  没有参考案例,陈正进就自己设计。他每天在始发现场测量数据,在办公室埋头分析受力。

  为了能对反力架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自学迈达斯软件,一周内建立10多个模型进行受力对比分析,每分析一个受力模型需要不少于10次的现场数据测量记录,每次数据的测量都必须将数据精确到极致。

  在陈正进的努力下,反力架模型被成功做出来了。但是陈正进看着这个有些沉重的模型,还是有些不满意,“能不能给它‘减减肥’?”

  说干就干,陈正进又一头扎进了书堆。专业书籍被画满了圈圈点点,办公桌面厚厚一堆写满数字的草稿本。为了找到合适的转换型钢,他硬是泡在钢材市场待了整整十天之久。

  功夫不负有心人,减小截面面积与壁厚,他设计的反力架“减肥”成功了!

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工艺技术部经理、珠海城际项目部经理陈正进。通讯员供图

  孤石硬,技术更硬

  2016年5月,盾构机即将抵达被广州地铁总工程师陈韶章誉为“地质博物馆”的海底施工段。这里既要面对着上软下硬的土石“夹心饼干”所带来的重重困难,还要应对填海形成的巨大孤石段带来的挑战。如果强行通过孤石段,会导致孤石不稳而掉入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进而引发海水灌入隧道,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掉这一颗颗“拦路石”成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项目部举行了6次专家会,最终确定采取“预爆破”。

  但是项目部没有爆破资质怎么办?爆破队价格高昂,而且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想来想去,陈正进觉得还是得靠自己。

  为了摸透预爆破的理论,陈正进把手中厚厚一本《预裂爆破技术》翻掉了页,时常因为忘记刮胡子而引来大伙的笑声,但陈正进却不以为意,“学习嘛!就要有个样子!”

  陈正进一有时间就跑去附近预爆破工地现场,从预爆破的装药量、打孔的大小到爆破的时间,每一个参数、细节他都历历在目。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后,陈正进找了一家有意向从事预爆破技术的爆破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在首测试验的时候因为没有给孤石打够足够的孔,最终爆破失败。

  打孔的精度是爆破效果的关键之一,但是在30多米深的抛石上钻孔如同针眼绣花,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确定打孔精度,陈正进对钻孔间距进行调整,将孔距60、80、100公分孤石进行爆破对比,最终只有80公分间距的孤石被完全爆破。

  因为施工地临近澳门,怎么减少预爆破的影响?陈正进考虑,爆炸巨大扰动,是因为其多孔同时爆炸引起的,能不能不让它们同时爆炸?

  陈正进开始通过设计改变每个孔的点火时间差,他从5秒开始,没想到第一个孔爆炸后其他的孔均未爆炸,原因是其他的引线被炸断了。他又将这个时间缩短为4秒、3秒……0.1秒,还是失败了。
  他把点火器换成电脑终端控制,再从几毫秒的爆炸间距缩短为几微秒的时候,爆炸成功了,孤石被炸碎了,地上的扰动几乎全无,陈正进终于又露出了昔日的笑容。(记者 刘喆 通讯员 陈克)

责任编辑:吕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