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造福两岸人民 黄河安澜的关键一环

发稿时间:2019-06-15 11: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三门峡6月15日电(白玉清 记者 任洁)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6月14日,“聚焦黄河生态带 见证中原出彩”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河南省三门峡市,见证三门峡水利枢纽“蓄清排浑”方式在多泥沙河流水库管理中的成功运用。

  “万里黄河第一坝”石碑。白玉清 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因善淤、善决、善徙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后,在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国家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治黄河水患,实现清水黄河的梦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黄河中游兴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

  据了解,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含沙量最高的黄河中游河段,控制着黄河流域两大洪水来源区,黄河中游北干流山陕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的洪水,对第三个洪水来源区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发生的洪水起到错峰减量和调节作用,成为确保黄河安澜的重要一环。水文资料显示,1964年以来,三门峡以上地区曾6次出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三门峡水利枢纽及时采取措施,削减洪峰,有效减轻了下游堤防负担和漫滩淹没损失,避免了黄河下游沿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洪水威胁。

  三门峡黄河大坝盛景。白玉清 摄

  据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防汛抗旱办公室教授级高工王育杰介绍,三门峡水利枢纽通过不断探索水库运用方式,通过“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三个阶段的实践,特别是“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成功探索,基本实现了库区泥沙年度冲淤平衡,保持了长期有效库容。2002年以来,在黄河防总组织的历次调水调沙中,三门峡水库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尤其是调节泥沙的关键作用,为小浪底水库塑造人工异重流并推动其排沙出库提供了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善了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有效地减少了库容的淤积损失,对黄河下游河道减淤、过洪能力恢复(1800立方米每秒增至4200立方米每秒)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白玉清 摄

  此外,为更加充分地利用黄河水力资源,同时解决水电站机组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三门峡枢纽局以实现“水量利用最大化,水能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于2013至2017年每年安排一台机组的增容改造。2017年5台机组增容改造完成后,总装机容量增至45万千万,使更多的黄河水资源变成清洁电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豫西地区乃至河南省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责任编辑: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