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出彩新时代|黄望明:千锤百炼,他是拿质检锤的“学霸”

发稿时间:2018-12-19 16:46:00 作者:张梦璐 杨雪韵 李慧慧 杨旭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停满铁路客车车辆的车间里,一抹蓝色的身影娴熟地穿梭于客车之间,他手中的质检锤与客车部件碰撞,不时地发出“砰砰”声。

  月色渐浓,月影稀疏,结束了段上繁杂的工作,随便吃上两口饭,他便火急火燎地奔赴下一个战场——“大师工作室”。

黄望明在进行日常质检工作。本人供图

  黄望明既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客运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的一线质检员,也是“大师工作室”的镇山之石。“每当在出站口看到旅客平安出来时,我心里觉得值!”

冷冰的器件背后是鲜活的生命

  寒风凛冽,一列列火车匆匆驶过,伴随着阵阵鸣笛声,黄望明出生在一个铁路之家。童年时期,火车是他最好的玩具。放学后,他便和小伙伴坐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比赛数火车节数。有时,他们会在轨道旁的土路上扎好姿势等候,追着驶来的火车跑。从儿时开始,他就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望明一直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的话:“只有靠技术吃饭,才能永远不落伍。”长大后的他不负所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铁路司机学校,继续着他与铁路的缘分。

左手拿手电筒,右手拿质检锤,是他一贯的工作姿势。本人供图

  1989年,十九岁的黄望明来到武昌车辆段库检车间成为一名车辆钳工。初来乍到,工作还不熟练,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后,“父母看我总是脏兮兮,浑身沾的都是油,挺心疼。但我觉得,特光荣!”

  2013年10月1日,又到了十一小长假。火车站里挤满了等候乘车出游的旅客。在车间里,“砰砰砰”质检锤的声音此起彼伏,从未中断。黄望明在一列列客车之间穿梭,丝毫不敢懈怠。当走到Z38次组时,他发觉RW25T554169车2位整体式制动盘安装螺栓怎么看都奇怪。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他再次仔细观察,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制动盘安装螺栓的了解,发现制动盘安装螺栓全部虚装,未按规定要求安装在制动盘螺栓孔内。

制动盘螺栓安装螺栓虚装和正确安装对比图。本人供图

  不要小瞧这颗小小螺栓的作用,它一旦脱落,就可能导致链接螺栓的制动盘断裂,进而切割连接车轮的横轴。“不能放过任何问题啊,一旦出问题那可涉及成千上万乘客的性命安危啊”!

  “安全”的警钟时刻在他的心中响起,他又依次检验该次组的每一个制动盘螺栓安装情况,发现3处同样问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他立即通知相关班组更换螺栓,并重新进行安装处理。

  争分夺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反复确认问题解决后,黄望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黄望明没有止步于解决单个问题,而是进一步在思考怎样把经验推而广之。他叫来车间其他同事学习:“这列车很多地方有同样的问题,你们看看,在什么地方?”黄望明问大家。“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大家反复察看,愣是没看出来。

  确实,没有对制动盘知识的全面了解,很难发现这其中的问题。冰冷的器件背后是现活的生命,黄望明一丝不苟,像个让人安心放心的“老司机”,一锤一锤践行着对“安全”二字的承诺。

梳妆镜变身检车“神器”,他是拿质检锤的“学霸”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黄望明从一名钳工成长为优秀的质检员。那天,他身穿崭新的蓝色工服站在车间里,手中握着熟悉又陌生的质检锤,紧张又认真地敲响了第一个“音符”。除此之外,他还要负责车间的管理,质量分析、案件分析、协调、管理、考核等等。

  忙碌,并没有让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成了督促他以科学发明提升质检效率的契机。

  经过“千锤百炼”,黄望明总结出一套方法:响声发脆,一切正常;响声沉闷,部件松动;响声沙哑,构件可能产生了裂纹。

黄望明正在用来源于生活的“神器”——“钩腔检查镜”检查车辆。本人供图

  黄望明曾经在负责整修清洗车钩时,发现钩腔内部因为视线阻挡存在检查死角,但却苦思不得解。有天早上,他看到坐在镜子前梳妆的妻子,一拍脑门:“这就是办法呀!”他将从妻子那儿借来的小镜子伸入车钩,利用电筒照射镜面的反射情况,从而扫视钩腔内侧进行检查,没有任何遗漏的角落。黄望明给这个“神器”命名为“钩腔检查镜”,一经推广,全段列车钩腔故障率较以往大幅下降。

  除了“钩腔检查镜”,黄望明还发明了防漏“创可贴”,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防止管系漏泄。列车从武昌到西宁运行一千多公里,冬季两地温差近30度。在这种环境下运行,车底部类似汽车制动装置的管系会发生热胀冷缩,容易导致风压漏泄,如果风压值低于600千帕,列车就无法开行。以前处理风压漏泄故障要忙活半个多小时,现在有了黄望明的发明,只需1分多钟。

  在2005年首届全国铁路职业技能竞赛中,黄望明斩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培训他的师傅大笑着说“我可以光荣退休了”。理论部分他获得了99.8分,当时一些裁判对这么高的分数产生异议。当年铁路更新了许多设备和车型,很多要求和标准都发生变化。经过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黄望明答卷时结合实践运用理论,是“活学活用”的典范,“打多少分都不算高”。

  从业至今,黄望明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获奖无数,他更是从顶尖选手转变为专业裁判,2017年担任湖北省技能大师、首席技师、技术能手专家评审,2018年担任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专家评审。

技能大师没架子,私人订制送教上门!

  骄阳似火,今年五月的湖北比以往更加炎热。黄望明反复检查,确保送教上门的资料都已装好。随后,他便乘坐动车只身赶往330公里之外的襄阳。刚到襄阳列检所,他便拉着车间技教员,仔细询问车间现场作业情况,并精心挑选适应于列检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为切实尽快解决一线检车员在安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他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答。

黄望明在工作室。本人供图

  授课结束,大家哪肯这么轻易“放过”亲临现场的技能大师?车间工班长急忙走到黄望明身边,探讨如何在生产实际中结合专业技术进行职工培训,以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旅客列车安全。

  一刻也未停下,额头慢慢渗出汗滴,黄望明用衣袖轻轻拂去。他不愿浪费这些职工挤出的学习时间,“一秒都不行”。“点点滴滴的授课与指导虽然微不足道。但数百次的‘送教上门’,终能汇成潺潺的流水,润物细无声。让大家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他说。

  在他教过的职工和学员眼中,黄望明是他们的“偶像”。有的学员说:“他是技能大师,但一点架子都没有!还认真听我们这帮一线职工的苦恼,针对不同素质的职工,‘私人订制’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教学,超感动!”还有学员说:“无论实操还是比赛,他一指导,我就通透啦,茅塞顿开!”

  “你要是讲书本上有的,他们肯定也不愿意听。我讲的都是书本上没有的,是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也会分享我们的攻关成果。所以啊,他们更乐意听,也积极提问。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让大家都分享自己的想法,最后再告诉他们正确操作,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多加思考。”黄望明这位老师上起课来,循循善诱,一丝不苟。

黄望明和客车检车员在分析质检问题。本人供图

  “送教上门”常态化,跟“黄望明客车检车员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努力分不开。在不断摸索下,他们创造了“5个1”的工作方法,即带一个徒弟,写一个培训课件,完成一个调研文章,完成一个攻关课题,开展一次送教上门。

  他明白,技能提升,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做好“传帮带”。这是一份传承,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对工作的热爱。29年来,凭着严谨和认真,黄望明检修客车70余万辆,先后发现防止车辆安全隐患3000多起,经他检查把关后的列车,累计安全运行900余万公里。

  在幕后风风雨雨几十年,“说不辛苦是假的,我们这把年纪了,身体有时会扛不住。但是,心里乐呀,满足啊!每次在火车出站口接亲朋好友时,看着火车平安抵达,旅客们安全出站,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觉得付出什么都值了!”(撰稿:张梦璐 杨雪韵 李慧慧 杨旭)

责任编辑:墨北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