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

发稿时间:2018-12-19 11:46:00 作者:杨丽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8日电 40年,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发展而言,却是影响深远的40年。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40年来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中国青年网理论频道特别推出“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推介40位在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设领域贡献卓著、在国内外富有影响的智库人物。

   推介智库人物秉持其本人是中国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也是智库的领导者或智库重要专家,对中国智库现状和运行机制充分了解,所在智库成立运营五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智库研究成果,在关键时期出版或在重要媒体上发表过对“智库建设”的著作、文章,并产生影响力;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时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出奠基性贡献等要求,积极促进树立业界标杆、引导业界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推动智库质量整体提升。力争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于智库建设、智库研究、智库作用的关注,深化各类人群对于智库群体、智库职能、智库现状的认识,共同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下为推介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杜润生

   男,1913年出生,2015年去世。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新中国的政策研究历史上,杜润生是一位贡献卓著的重要人物。杜润生对于政策研究的建树,既表现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初期,他主持起草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也表现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他辅助邓子恢试图纠正激进政策而被贬斥;还表现于战争时代和建国之初,他对于土地改革政策的调研探索受到毛泽东赞赏。

   由杜润生创立于1981年的“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农发组”)以及“九号院”,曾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改革开放决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怎样做政策研究,杜润生既有丰富生动的经验分享,也有深邃旷远的理性阐发。可以说,杜润生是在致力于开辟政策研究的新传统。他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也是早期民间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他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2.于光远

   男,1915年出生,2013年去世。曾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

   于光远学贯“两科”,即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他开拓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尤其在促进中国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方面、在自然辩证法哲学学派的创立与发展方面、在反伪科学方面等等,他是勇敢的开拓者、辛勤的耕耘者。改革开放以来,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几乎所有重大的问题都有所涉及,并在很多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他长期致力中国软科学事业发展,不断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推动了中国生产力学会等诸多经济研究和学术活动组织以及智库平台的建立,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3.蒋一苇

   男,1920年出生,1993年去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改革》杂志主编,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

   蒋一苇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对我国经济改革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改革家。时任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期间,蒋一苇和马洪、李灏、陈锦华等同志倡议发起成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民间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

  4.马洪

   男,1920年出生,2007年去世。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马洪同志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他是“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咨询事业的首倡者和主要代表,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智库主要创始人与领导人”。马洪认为中国的落后集中在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两大方面。在计划经济制度下的科学院、科委,与经济无直接性关联,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脱节。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要求将技术和经济结合在一起。马洪同志倾注毕生心血创办起来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我国第一家社会型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都于2015年入选了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试点单位,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李灏

   男,1926年出生。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兼深圳市市长,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市长。

   他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锐意改革的政府官员的代表性人物,是深圳特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市委书记,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民间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在任期间,他多次提出在深圳成立民间智库,1989年2月,马洪、李灏、蒋一苇、陈锦华等同志倡议发起创办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1989年,在综合开发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李灏就“办一个什么样的智库来支持国家改革开放”发表讲话。

  6.陈锦华

   男,1929年出生,2016年去世。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原国家计委主任、党组书记。

   陈锦华长期担任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工作,有着领导全局的才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成功地领导筹建宝钢、中石化等特大型企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陈锦华同志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经济界、企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1989年2月,他和马洪、高尚全等人创建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是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有改革试验者的面貌,最先尝试市场化运作。1991年,他和高尚全在海南创建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民间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

  7.高尚全

   男,1929年出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中国改革开放广泛汇聚了各方面的智慧,高尚全就是其中一位参与者与推动者。从1982年起,他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设计和有关领导工作,6次参加中央重大文件的起草。香港回归,是他主持了特区筹委会经济小组工作。步入新世纪,他又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学者之一。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他赴欧美智库考察,回国后建议中央在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成立民间智库。1989年2月,他和马洪、李灏、蒋一苇、陈锦华等同志倡议发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1991年,他和陈锦华创建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民间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8.吴敬琏

   男,1930年出生。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参与设计党和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对策性研究,他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998年6月,他与刘鹤、樊纲发起的一个重要经济智囊团体——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聚集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家讨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一个重要场合,它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政府主要综合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经常听取论坛的意见或委托论坛展开讨论,认真听取论坛对国内重大经济问题的看法。他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实际推进作出独特贡献。

  9.糜振玉

   男,1931年出生。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糜振玉于2003年创办成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此机构是从事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全国性民间智库机构,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十多届大型“国家安全论坛”,60多次小型论坛。分别围绕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大国兴起中的国家安全、战略机遇期的把握与利用、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城市发展与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安全、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国家安全、未来10年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对策等主题展开研讨,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咨询报告。他在军民共建智库行动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

  10.郑必坚

   男,1932年出生。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

   郑必坚参与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多个党内重要文件,为党中央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研究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郑必坚担任理事长的中国改革开放论坛,致力于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围绕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热点及难点问题,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与交流,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性建议,成果显著,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是中国政党智库的积极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1.成思危

   男,1935年出生,2015年去世。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届、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成思危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卓越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尤其在他任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期,对中国民主党派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推动了风险投资事业“一号提案”等多项改革,被称为“风投之父”和“创业板之父”。他长期致力中国软科学事业发展,是民间智库的积极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1998年,他赴欧美智库考察,回国后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报告有四个内容,其中第四个内容就是推进中国智库的建设。2002年,他倡议支持创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2013年7月,他在“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中国智库的素质和责任”主题演讲,引起广泛反响。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他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12.董建华

   男,1937年出生。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团结基金会主席,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作为香港智库的代表,董建华在担任香港首任特首以来,支持创办了“香港政策研究所”“智经研究中心”“中美交流基金会”多个香港智库机构。这些智库关注国际问题和区域问题,以香港长远整体利益为依归,重点围绕香港市民最关心和涉及其根本利益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为维护“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香港的落实发挥重要的舆论引领作用。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是港澳台新型智库建设的积极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港澳台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3.任玉岭

   男,1938年出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任玉岭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期间,在参政议政、建言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因参政议政深入、有效,其提出的建言之多、影响之大、领域之广,被媒体称之为“任玉岭现象”。他身上浓缩了参事、代表与委员的特点:第一,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第二,言论大胆、开放,又深具建设性;第三,发群众之所欲发,言他人所未敢言。他推出的很多提案、建言都引起国家的重视,如免除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大飞机制造、节约用水、医疗垃圾、收容管理等。任玉岭通过切身体验,提出智库建设的“六个三”,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大会全文刊入了“委员须知”。他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顶层设计与实际推进作出独特贡献。

  14.王梦奎

   男,1938年出生。曾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参加过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5.曾培炎

   男,1938年出生。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原国务院副总理。

   2009年3月,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自批示组建了一个超级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71岁高龄的曾培炎出山担任理事长。由于曾培炎的前副总理身份,以及国经中心领导层的超豪华阵容,这个智库成为了中央决策的最高智囊机构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成立以及两年一届的“全球智库峰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智库史乃至世界智库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曾培炎领导下的国经中心汇集了中国政界、商界、学界力量,成立之初就有5亿人民币基金作为后盾,在体制设置、媒介宣传、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国智库业发展有启智作用。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6.魏礼群

   男,1944年出生。现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他在党中央、国务院宏观经济和重要综合部门工作30年,主持或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决策咨询研究,取得一大批有重要价值和重要影响的科研、咨询成果,为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研究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7.郑新立

   男,1945年出生。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曾参加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积极推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库建设。他倡议发起“全球智库峰会”,为促进以人类共同及长远利益为宗旨的战略研究,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全球危机预防及解决方案,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智库。

  18.曹思源

   男,1946年出生,2014年去世。曾任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总裁,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所长,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总裁。

   曹思源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民间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他是中国第一家民营智库——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国内第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智库的人,因为他后来创建了一个专业从事破产与经济研究的民间研究机构——北京思源破产事务研究所。曹思源对中国的破产法、民营经济、宪政的研究均有独到之处,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全国人大颁布《破产法》,并在《破产法》制订过程中促进了人大常委会议旁听制度,被法学界尊称为“曹破产”。他一直为民营经济呐喊,成效显著。

  19.王荣华

   男,1946年出生。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历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等职。

   王荣华同志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新智库”概念,带领上海社科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决策部门的肯定,赢得了地方社科院和兄弟单位的认可,为地方社科院的功能转型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由他组建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在智库研究上领先一步,打造“智库的智库”,对智库本身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了大量贡献。

  20.纪明葵

   男,1948年出生。少将军衔,现任国防大学教授。

   他自1976年开始军事外交、战略、战役、指挥和军事运筹学科的研究,参与了军事外交政策、法规的制定,提出了战略危机和地区危机控制理论、战略决策理论、军事领域合作理论、现代战役研究、军事运筹基础模型建设理论等。作为《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执行主编,他积极推动国防与地方合作智库建设,为传播宣传中国智库的顶层设计与实际推进作出独特贡献。

  21.王伟光

   男,1950年出生。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社科院院长。

   他在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以3家首批国家级高端试点智库为重点,构建起以综合性智库为统领、专业化智库为样板、所(院)级智库为主体的院级——专业化智库——所级“三位一体”的智库建设格局,在人才队伍、经费管理、成果评价、应用转化等体制机制方面构建起智库建设的“四梁八柱”。同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智库建设,还围绕经济体制与财税体制改革、经济新常态问题、国家治理问题、依法治国问题、廉政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等开展对策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为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作出了贡献。他积极推动中国社科院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实际推进,是中国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2.迟福林

   男,1951年出生。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作为一家民间智库的负责人,研究改革三十年的迟福林不仅能言、敢言、善言,也是一位探索自身改革的执著实践者。他每年主持多个改革热点课题的研究,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这个偏于一隅的智库机构放眼八方,蜚声海内外,大能量辐射全国,成为中国改革研究重要基地,有着智库产业示范作用。他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智库实际推进作出独特贡献,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实践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23.何毅亭

   男,1952年出生。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

   何毅亭在党建理论与政府决策研究等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曾主持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为党中央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研究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积极推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端智库制度建设,他牵头制定了《中央党校高端智库专家库人才入库及管理办法》《中央党校关于实施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的意见》《全面提升党校科研质量措施二十条》《全国党校系统内参报送办法》等等,把智库建设作为中央党校创新工程的核心内容,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专家人才聚集高地。他关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成为新型智库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要风向标,对于当下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4.林毅夫

   男,1952年出生。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他植根于改革开放实际,自主创立并实践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力。丰富完善农业经济学理论,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1994年,林毅夫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学人,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称CCER),并出任主任一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CCER/国发院的教师们参与了几乎每一次的改革讨论,在国企改革、电信改革、股市治理、新农村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诸多领域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一些政策建议更是直接被政府所采纳。国发院的智库建设既是科学研究的自然延伸,也是国发院全体教师践行经世济民理念的体现。CCER/国发院已经被公认为世界知名的智库之一。

  25.王战

   男,1952年出生。现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教授,上海市决咨委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长,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

   王战同志专长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与政策研究,在国内决策咨询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他是地方智库建设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对上海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际推进作出独特贡献。

  26.白春礼

   男,1953年出生。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在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期间,积极推动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传播科学知识、建设科学文化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中国科学院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实际推进作出独特贡献。

  27.樊纲

   男,1953年出生。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于1996年创建民间智库——国民经济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政府经济主管部委制定重大决策时,樊纲经常受邀提供政策咨询和改革建议。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民间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28.胡鞍钢

   男,1953年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作为中国国情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胡鞍钢以深厚的理论支撑与扎实的国情调研,为中央和地方规划孜孜建言。其著作《如何认识当代中国:谈国情研究与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收录了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观点,是国内第一本书专门讨论中国智库建设成就的著作,特别介绍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作者本人的实践与体会。同时,发表《将新型智库打造成国家发展的智慧型“外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参与全球智库竞争》《国家五年规划决策中的智库角色研究》《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践与总结》等观点,被广泛转载。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29.李伟

   男,1953年出生。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作为中国高端智库的领导者,李伟非常重视智库的发展,不仅带领着国研中心发挥着“国家智囊”的作用,更多次为中国智库发展建言献策。发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如何发挥一流智库的作用?》等重磅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国研智库论坛”更是汇聚众多专家学者,为中国智库发展提出宝贵意见。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0.谢伏瞻

   男,1954年出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曾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

   从智库回归智库,谢伏瞻走了32年,其间他主政地方大省河南,两度获经济学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进两出国务院核心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曾担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谢伏瞻掌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称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逐步升温、金融风险加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大背景下,以他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将带领社科院更好地为中国经济转型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支撑。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1.王辉耀

   男,1958年出生。现任全球化智库理事长、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辉耀于2008年创办全球化智库(CCG),秉承“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的理念,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他每年向国家部委、地方省市等政府部门提交建言献策参考百余篇,推动多项中国国际人才政策落地,其中设立国家移民局的建议获得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并最终在2018年见证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由于出色的建言献策成果,王辉耀作为中国智库界代表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带领CCG在国内社会智库中率先“走出去”,近年来先后多次带领CCG专家团深入华盛顿、纽约等美国政商中心,就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与美国主流智库等深入交流。王辉耀也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担任了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IOM)国际顾问,也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的巴黎和平论坛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CCG也是中国唯一获得联合国特别谘商地位的中国智库。王辉耀被评为“2016—2017年度十大中国管理价值年度人物”。2018年代表CCG获得《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

  32.薛澜

   男,1959年出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他是国内最早关注并研究中国智库的学者之一,早在1996年就发表智库研究论文,倡导在中国加强智库建设。他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发表的《“中国思想库”: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雄居国内智库研究论文中最高被引论文的前两名。在“全球智库峰会”“国研智库论坛2014”等多个智库研讨会上发表对中国智库建设的思考。参加论道节目谈论《中国智库:期待国际话语权》,引起广泛关注。

  33.郑永年

   男,1962年出生。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IPP学术委员会主席。

   他曾作为首席专家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决策咨询制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围绕本课题发表了多篇智库问题的研究成果。他领导的东亚研究所促进了外国政府对中国的了解,他也将东亚研究所的智库运作模式带到中国。

  34.陈东晓

   男,1967年出生。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党组书记。

   陈东晓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是地方国际智库建设的典型代表人物。他领导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积极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他的一系列行动探索,对于地方国际智库建设具有影响。

  35.袁鹏

   男,1967年出生。现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如果将中国比作一个“坐标原点”,中国历史及其现代化进程为“横坐标”,中国的国际观为“纵坐标”,那中国在每一个时间段上如何看世界,就形成了中国与世界的对应“关系”。袁鹏领导的现代院,正是如何准确定位并解读这种“关系”,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院兢兢业业,安危之大情要察,成败之大数要计,始终站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潮头浪尖”上:培养了一批国际问题研究专才,活跃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拿出过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识机知变,独树一帜;发挥着重要的政策影响力,其中有的工作和“产品”不为人知,正所谓“事已立而迹不见,功已成而人不知”。现代院以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为特色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服务,为中国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关系作贡献。现代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并作为这一伟大进程的积极参与者,一路走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CICIR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智库品牌。

  36.于今

   男,1970年出生。现任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于今是中国特色智库理论开拓、决策咨询和管理运营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特色智库的积极推动者、探索者、实践者,其改革创新思想和行动引领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对助推党和国家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一直探索“中国特色”智库发展模式,较早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智库”“智库产业”等概念。他主持、撰写的诸多前瞻性的政策建议纳入国家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连续多年荣获中国侨联“建言献策特等奖”。他所在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曾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等课题,完成千万字以上的系统性科研成果和智库报告,其中主持的社会智库等课题多次获民政部部级奖。他创办的《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是中国第一套以智库为名的系列政策研究读物,在中外智库领域具有影响。他积极推动创新中国智库“二轨外交”模式,为拓展智库外交、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家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37.王莉丽

   女,1976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副教授。

   她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智库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一批中国大学智库的研究者和管理运营者之一。2008年至今,她先后出版了《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等专著,在核心期刊、内参、媒体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智库建设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对中国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也是首位进入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进行思想库研究的中国学者。

  38.王海明

   男,1976年出生。现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秘书长。

   作为国内从事智库工作的研究者和管理运营者之一,王海明以CF40为起点,10多年来持续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模式。CF40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成立以来,CF40在非营利框架下开展了一系列组织模式创新,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国家决策咨询,并逐步从平台走向“平台+实体”的新型智库模式。CF40每年围绕经济金融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政策研究,每年召开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并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等数家国际顶尖智库和IMF等国际组织形成了稳定的交流机制。基于研讨和研究成果,CF40每年出版内部智库建议报告、《新金融评论》期刊以及金融类专著100余册。王海明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一线智库的发展,他的著作《政治化的困境:美国保守主义智库的兴起》见解独到,尤其对美国共和党背后的保守主义智库的剖析入木三分。

  39.朱旭峰

   男,1977年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智库研究者之一,朱旭峰自2002年发表第一篇智库研究论文以来,领导了多项全国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和比较案例研究工作,为国际社会深入认识中国智库以及智库运作模式作出卓越贡献。朱旭峰已在智库研究领域独立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3部,在智库研究领域已发表中英文论文28篇,其中被SSCI收录的英文期刊论文就有11篇。发表《Zhu, Xufeng, The Rise of Think Tanks in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3.》《中国思想库: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力研究》《中国智库不需要照搬外国模式》《中国智库不能与政府隔绝》《评价中国优秀智库的三个关键标准》等文章被媒体广为转载。近年来还领导发布《中国智库透明度报告》和《清华大学智库大数据报告》,获得广泛关注和影响。

   40.王文

   男,1980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作为近年来极速崛起的一家高校智库运营管理者,王文撰写的研究报告与相关建议、承办的活动数十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连续多年参加G20峰会,与G20国家多数领导人均有面对面交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是受邀参加并发言的十位学者代表之一。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出访调研的足迹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获得4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接见与会晤,与50多国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从G20到“一带一路”,从绿色金融到金砖会晤,人大重阳与中国一同走向世界中心,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王文在智库研究领域出版《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等著作也引起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吴章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