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千人计划”经济学家文一:中国崛起是全世界的机遇

发稿时间:2018-09-14 18: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14日电(记者 杨月 见习记者 李慧慧) “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就是政府退出、让位给市场,这个观念非常流行,老百姓听起来有道理,但是非常片面甚至有误导性。”910日,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系列讲座第六讲《中国崛起的秘诀与挑战》精彩开讲,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北京大学访问教授文一指出,市场的因素不可忽略,但同时,国家意志和国家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视,历史上任何一国的工业化都只能是国家意志的产物。 

 

  文一在讲座中。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他认为,首先,市场本身是个公共品,市场不是天生的,不是想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出现,想多大就有多大;而是被创造出来的,其成本十分高昂。市场有三大基石:政治稳定、社会信任、基础设施,缺了一个都不行,这三个都需要国家力量去创造。比如基础设施,它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时空结构和物流的方向、大小和速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崇山峻岭中很难有市场。其次,创造市场以后还要使其安全有效地运行,监管成本非常高,土匪出没的地方没有市场,欺诈横行的地方也没有市场。 

  “缺乏国家力量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不过是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是羊肠小道,不是高速公路。没有国家提供政治稳定、社会信任、基础设施,并实行循序渐进的从农村到城市、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先实体后金融、先经济后政治的有序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现代重工业市场的成功发育,也不可能最终进入福利社会,就会像好多东南亚、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政治危机。普选民主是一种政治福利,而不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是工业化的结果而非原因。”他说。 

  在文一看来,中国崛起的重要经验还在于其和平与文明的方式,而当年的欧洲列强和二战前的美国与日本都是依靠殖民掠夺和战争崛起。中国这么大的体量,仅仅用占全球极少的自然资源,靠市场化的原材料价格,创造出了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主要农产品和一半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国崛起,它已经并将继续给非洲、拉美、亚洲、甚至欧美发达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讲座中,文一列举了一连串历史数据和中国数据来说明人类社会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的“胚胎发育”基本规律。无论一个国家多晚开启工业化,依照这个“胚胎发育”规律重复早期发达国家的基本发展阶段都是必要的,正如人类的婴儿要在子宫里面重复整个生物演化的几个基本阶段一样。正因为服从了这个“胚胎发育”规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建立的国家能力和“子宫”,从乡镇企业开始,仅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从一个极度贫困的、人均收入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平均水平三分之一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大国。以至于一年能够生产500亿件T恤衫(超过世界人口的7)100亿双鞋,8亿吨粗钢(世界供给量的50%,美国水平的9 )2.4亿吨水泥(几乎是世界总产量的60%),接近4万亿吨的煤(几乎与世界其余地方的总量相同),超过2200万辆汽车(超过世界总供给量的1/4),和62000 个工业专利申请(美国的1.5 倍,超过美、日总和)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高速列车、隧道、桥梁、公路、手机、计算机、自行车、摩托车、空调、冰箱、洗衣机、家具、纺织品、玩具、化肥、农作物、猪肉、鱼、蛋、棉花、铜、铝、书籍、杂志、电视节目等产品的制造者。 

  “中国有近20%的世界人口,但只有6%的世界水资源和不足9%的世界耕地,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曾在这样的挑战下,单单通过互惠的国际贸易实现工业化和粮食自给。”文一说。 

  未来,文一表示,中国的和平崛起,由于其国内市场大于北美和欧洲的总和,由于对世界原材料和商品市场的供求大于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以及中国不干涉主义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意味着向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时就暗中设下的历史终极目标——一个以规模化大生产实现全球物质富裕的目标,一个让全球每一个民族都在全球分工链上获得同等待遇和尊严的目标,一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责任编辑:赵瑛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