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臭水沟变形记:“生态+”发展模式为城市“留白”

发稿时间:2018-06-27 08:00:00 作者:马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漳州市南山文化生态园 中国青年网记者马昌 摄

  中国青年网漳州6月27日电(记者 马昌)26日上午,记者随“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漳州市南山文化生态园,站在园内,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凉亭、波光粼粼的湖水,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难以想象,在一年多前,这里还只是寺里的放生池和周围老百姓的鱼塘,垃圾遍布,湖水黑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以“五湖四海”(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生态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生态+”战略同时充分挖掘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兼顾合力并举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南山生态文化园以建设带动保护,用修补取代新建,尽量保留一些“可以用的地方”和“可以发呆的地方”,用“留白”的方式让城市有田园味道,让市民有亲近自然的空间,对园区生态和文化进行梳理、整合提升,倾力打造山、江、湖、寺、桥相融合的休闲新空间。重塑之后,千年禅寺和漳州老工业基地焕发出“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丹霞伴秋色、乐活享南山”的新鲜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漳州的“生态+”模式,是将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环境转型升级、生活品质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升,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向“生态+”效益延展,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

  目前,南山文化生态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周边片区成为投资新热土,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园区周边去年已引进了甲骨文双创基地,并与深圳物联网协会合作建设了物联网示范园。

漳州市南山文化生态园“发呆处” 中国青年网记者马昌 摄

  漳州市的“生态+”发展模式,不仅重构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路径和“生态+”的运作方式,打造“闽南水乡”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均衡了漳州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促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让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为新时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治理样本。

责任编辑:刘利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