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改革开放兴特区 跨越发展再出发 三十而立看海南

发稿时间:2018-04-04 20:20: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海口城市景观。陈 磊摄

  开栏的话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

   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海南以“闯海人”的飞扬激情,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的故事”。曾经封闭、落后的海岛,如今开放、繁荣、文明、宜居。30年砥砺奋进,有太多的回忆长留心间,有太多的沧桑巨变令人慨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十而立,改革的脚步不停,开放的初心未变,以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举措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海南正在打造新时代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本报开设“潮起海之南”专栏,带您走进海南的青山碧海、城市乡间,回望30年的风雨兼程,体味创造历史的豪迈、不懈进取的执着;感受新时代的脉动,聆听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铿锵足音。

   南海浩浩,天风荡荡。

   30年前,海南特区横空出世!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醒了这片沉寂太久的蔚蓝。10万人才“闯海南”,激情竞逐“海南梦”。

   敢闯、敢试,埋头苦干,30年来,“海南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步入而立之年,海南渐入佳境:国际旅游岛建设风生水起,城乡早已旧貌换新颜,而山更青、海更碧、天更蓝。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携30年之积淀,沐新时代之春风,海南新一届省委瞄准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美好新海南的目标,目光坚定,风帆再举。

   新理念,新动能

  让海南更美好的秘诀:为改革开放而生,为改革开放而兴

   “幸好我没走!”

   1994年,俄罗斯人安德烈·伊万诺夫初到海南。从海口到三亚,“一路颠得一生都难忘。”

   那时,亚龙湾没有一家酒店,三亚没几个服务员会外语。外国客人要牛奶,画了一头奶牛,服务员端来一盘炒牛肉。一家酒店的外方管理人员,因为“太寂寞太荒凉”,待了一年就要回国。

   安德烈坚持了下来,成为海南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翻译校对了海南旅游的第一本俄语版宣传册,他所在的旅行社接待俄罗斯游客数量最多。2012年,安德烈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30年筚路蓝缕,从“巴掌大”的渔村,到风情万种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变化,正是海南发展的缩影。

   数字中有大乾坤:2017年,海南接待游客6745.01万人次,是户籍人口的近7倍;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的目标。

   从“白天看海晚上睡觉,旅游围着景点跑”,到吃喝玩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愈加完善,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成为海南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17年,服务业对海南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占经济总量的53.7%。

   海南的蝶变,非艰辛一词可尽。

   建省之初,各路资本跑马圈地。喧嚣过后,泡沫破灭。1995年,海南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变为倒数第一。

   不怕输,不服输,特区的坚强与生俱来。在中央支持下,海南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蹚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海南作为陆域、人口小省,为改革开放而生,也为改革开放而兴。”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朱华友说,海南的未来,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活力、创新之岛。

   改革进入攻坚期,海南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抉择。与此同时,再度兴起的房地产热,散发出巨大诱惑。

   “决不能成为房地产加工厂!”海南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要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之果决,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海南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壮大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大产业,布局6类24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12个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3291.56亿元、完成税收720.15亿元,占GDP和全行业税收比重分别达73.76%和70.6%。

   “认识和理念提升,思路更清晰,产业更多元、素质更强。”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说,按照“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目标,海南经济的成色将更足更亮。

   3月31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超级医院开门迎客,至少有7位院士领衔的团队入驻。在这里,无需出境,就可使用国际最新医药及器械。数十家现代化的医疗健康机构入驻,9条优惠政策全国独享,博鳌乐城即将站上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前沿。

   一本俄语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安德烈说要当“传家宝”珍藏。“里面有让海南更美好的秘诀,”他说,“正在发生的变化,应该都源自‘新思想’。”

   生态省,生态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

   三角池,“闯海人”无限眷恋,却是海口人心中的痛。

   “人才墙”前,瞪大眼睛觅机遇;一顿“人才面条”“人才饺子”,果腹后高谈阔论,兴来引吭高歌……这里有过希冀,也有过失落。阔别多年,许多“闯海人”依然魂牵梦绕。

   不见了人头攒动,不见了青春飞扬。周围建筑破旧不堪,东西两湖水体黑臭。有早期“闯海人”来怀旧,老远便捂鼻憋气,只得飞也似的逃离。

   阳春三月,夜访三角池,已是另番景象。周边楼宇流光溢彩,湖面波光粼粼,空气清新怡人,蛙鸣悠扬。市民或驻足榕树下闲谈,或在广场上翩翩起舞。

   “变化太大了,太美了,我们现在天天在这里跳舞。”海口市民肖嫦娥带领的社区舞蹈队,把这里当成了“梦想舞台”。

   120天的综合整治,让三角池比30年前更令人神往。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只是三角池。五源河从一条小水沟变身为湿地公园;昔日污臭不堪、横贯全市的美舍河变身为市民的亲水绿道……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海口市委负责同志说。

   呵护好最大本钱,既要修复已有创伤,更要预防新的破坏,根本保障靠改革。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框住城市开发边界。

   全省一张蓝图。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海南确定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将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涵盖全省陆域面积的33.5%、近岸海域面积的35.1%。

   配套改革护航。

   生态优先理念引领下,海南改变考核“指挥棒”,全省19个市县被划分为五大类,分两个平台实施差别化考核,全省2/3的市县取消GDP考核,中部生态核心区的4个市县永久禁止建设外销商品房。

   三沙市赵述岛,渔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这两年,36名渔民甘愿弃渔转产,从事海岛绿化、生态巡护。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说,不远处的西沙洲,“上岛产卵的海龟越来越多,去年发现了170多窝。”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7年9月,海南省委出台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30条”,旨在用制度性安排巩固生态立省建设成果,促进全省上下转变发展理念、转换发展动力、转型发展方式,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海南省又专题部署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决心用两年时间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城市内河湖泊治理“三个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对海南而言,保护生态,永远没有第二选项。

   大民生,大投入

   “特别不发达的地区”,民生投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大雨困村中,进出靠划船。”

   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标念叨的顺口溜,道出曾经的无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堑对村的穷,在琼中县格外出名。村民出行,全靠一座漫水桥。雨水一大,堑对村便“与世隔绝”。

   论自然禀赋,堑对村不差。紧挨万泉河,周围青山连绵,风景那叫一个棒,可就是进出无路。论村民素质,堑对村也不赖。村民原是割胶工,大多勤劳肯干,就是苦无门路。

   2015年,村里来了“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号准脉下药,架桥修路,成立种养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堑对村成为富美乡村。到2016年底,建档立卡的34户156人成功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到2020年,海南47.4万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兑现的政治诺言。”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坚定地表示。

   回溯过往,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是创业振兴的30年,也是脱贫攻坚的30年。不同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海南特区与大陆一海相隔,但长期闭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有人曾戏谑其为“特别不发达的地区”。

   海南人不气馁,变压力为动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过去五年,海南民生支出累计4613亿元,年均增长1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比重达7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海南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岛,“蛋糕”越做越大,但不少中西部县市却吃不着。“交通不便,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制约了海南旅游潜力的充分释放。”海南省旅发委副主任周平说。

   “点、线、面”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2016年3月,海南召开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现场会,提出更精准的目标。

   这样的创建,创出了海南旅游的新局面,也创出了海南人民的获得感。2017年,海南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51.43万人次,实现收入2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6.2%;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2元,农民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

  文明岛,文明人

   久久为功,海南迎来精神文明创建收获期

   曾经,一道3米高的围墙,隔开两个“世界”。墙那边,是8个商业地产项目,环境优美;墙这边,是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环境脏乱差。

   可这两年,围墙却悄悄开了扇门;楼盘销售广告进了村,宣传单上赫然出现“北仍村是后花园”的字眼。

   也难怪,现在的北仍村有谁不爱:身兼“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两大荣誉,仅48户162人的小村,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

   村民王秋香,辞掉了县城酒店客房部经理的差事,回村开起了咖啡馆,“以前说买车建房、文明乡村,像个梦。现在这个梦就真的实现了,我觉得这就是总书记讲的‘中国梦’。”

   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助力北仍村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由脏到美,也夯实了海南社会文明建设的地基。

   十多年来,海南坚持不懈创建文明生态村,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截至2017年12月底,海南已创建文明生态村1793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5.1%。

   积石成山,海南迎来精神文明创建的收获期。2017年,海口市、琼海市双双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今年春节,一场大雾不期而至,检验着海南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琼州海峡无法通航,几万辆车滞留海口,十几公里长的滨海大道,变成停车场。长时间的等待,让游客备感焦虑。

   海口全城总动员。公安、民政、医疗等部门联动,工作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宾馆、酒店提供爱心餐点;会展中心设置了临时安置点,可以休息、过夜;许多市民和志愿者送水送方便面,提供志愿服务。

   “遇到大雾是没办法的事,海口的应急保障、文明程度,我们看在眼里。人美、景好,以后还要来的!”来自重庆的秦女士一行,滞留超过18个小时,但心里暖暖的。

   社会文明建设,需要激发市民文明自觉,也有赖于“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海口整合83条政府部门服务热线,打造12345智慧联动平台,形成快速响应群众诉求、一线化解矛盾的社会治理大联动格局。

   一根针连起万家线。2017年,海口市12345热线日均接话量从年初的700多个增加到4300多个,办件满意率从年初的48%提高到95%。

   有位省领导,周末遭遇噪音污染,没直接找职能部门,而是用手机拨打12345热线,很快就有回复,工作人员随后就到场解决。在省里的会议上,这位省领导不吝辞藻,发自内心给予点赞。

   今年年初,海南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创建海南文明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有海的襟怀,有浪的品格,赓续了世世代代耕海牧渔奋斗精神的海南人,正推窗放得涛声来,喜看南海逐浪高!

原标题:改革开放兴特区 跨越发展再出发 三十而立看海南
责任编辑:邵志凯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