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2018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延安行:“信念里的初心,触及延安会觉得更坚定”

发稿时间:2018-04-04 19:54:00 作者:高琦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8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媒体团成员在宝塔山留影。刘韵甜  摄

  中国青年网西安4月4日电(刘韵甜 记者 高琦)在《西行漫记》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这样描述位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也就是人们时常忆起的“抗大”:“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就是这样的一座学府,孕育了抗大精神,传递了抗大精神,成为延安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媒体团成员走进延安,感受这座革命圣地的峥嵘岁月与时代变迁。

  延安行,红色历史遗存随处可见。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延安全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仅市区就有196处,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会址。刘韵甜供图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用笔热情地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会址。中央大礼堂至今仍然保持着中共七大时的会场原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环形标语高悬于讲台正上方、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24年历程的24面党旗在大厅墙上无声地叙说着往昔岁月。

外国友人参观现代革命文物。刘韵甜供图

  党史专家袁武振在杨家岭感慨:“中共七大会址这些安静肃穆的窑洞,见证了最广大的中国人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了最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开启并坚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选择。这些选择决定了东方这个古老国家迄今为止13亿多人的命运。”

  他说,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增强党性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要有为了人民利益奋斗到底的精神,做个滴水穿石的共产党人。

  “味觉的思念,要家的味道来满足,可信念里的初心,触及延安的味道才更觉得坚定。”参观完杨家岭革命旧址后,来自台湾的夏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感悟,引来一片点赞。对她来说,延安是情结,来到延安,是为了品味“延安味道”,而她觉得更有“延安味道”的地方还是延安学习书院,于是学习书院的每块展板前都有她认真拍照的身影。

  “学习书院”,就建在延安市新区西北方一座山体公园的山顶上。

  走进书院大门,一副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星空浮雕,与下方迎面而来的“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八个大字,构成了一个整体,象征着蓬勃发展的中国正奔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采访团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刘韵甜供图

  延安学习书院自2017年5月4日揭牌开馆以来,就像一块磁铁,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前来参观学习。观摩体会、专题讨论、读书讲堂、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让人们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

  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约有7万人前来书院参观学习;其中,团队讲解接待1228批次36443人,报告厅使用155次12379人。

  “90后”男孩白钰山是地地道道的延安人,他曾赴福建读书,毕业后回到心心念念的故土,成了学习书院讲解团的一员。“延安给人的故有印象就是革命圣地,但如今延安不一样了,新区建设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让各类人才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新延安建设作出贡献。”
  在延安行走一天,触及延安精神的踪迹,不仅看到一个新延安,更看到红色革命圣地的精神传承。那是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忆往昔峥嵘岁月,更该大力弘扬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历久不衰、常用常新的传家宝。

责任编辑:张亚云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