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题:绣花功夫治小巷:北京街巷长“编织”城市新面貌
樊攀、乌梦达
宽阔大街和林立高楼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北京2017年推行街巷长制度以来,街巷长像“绣花针”一样,“刺破”背街小巷的诸多难题,“编织”街巷新面貌,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
街巷长要治理街巷难题
2017年北京市发布的《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十有十无”标准,开墙打洞、乱停车、乱占道、乱搭架空线等“难啃的骨头”成为治理的主要对象。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红居街居民陈美瑶说,过去街边商店前人行道停满了电瓶车、汽车和自行车,还有一些餐厅在门前倾倒厨余垃圾,污水顺道边能淌出几十米远,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街面环境。
2017年3月,北京市要求建立街长、巷长制度以治理背街小巷。西城广外街道94条街巷有了“管家”。广外街道城市管理科科长张琨说,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也需要承担街巷的管理责任。
目前,北京核心区的街巷都有醒目的公示牌,介绍这条街巷的街巷长、物业管理公司等负责人姓名及电话,还标明了街道治理标准和拟达标时间等。
广外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书广说,街巷长作为解决街巷实际问题的人,发挥着绣花针的作用。街巷长一方面要能刺破病症,挑出城市病,另一方面也要能对街巷进行“编织”,解决实际问题。
联合执法让街巷长破除街巷顽疾
长期以来,红居街乱停车、乱扔垃圾的问题之所以难解决,是因为街道管理牵涉诸多部门。红居街街巷长刘伟上任后,联合红居街工商所、城管执法队、食药所、环卫等部门和红居街街巷自治共建理事会与商家约谈,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记者在广外街道办事处看到一张与众不同的街道地图,街道内每条街巷都用数字编号标注。张琨介绍,这张地图将街道位置与街巷长一一对应,成为街巷长走进街巷的第一步。目前,广外街道的每一条背街小巷都有治理台账,街巷长还需填写街巷长日志,记录街巷情况。
“街巷长要事无巨细,街道有多少个井盖,多少棵树,保洁由谁负责等都要清楚。”张琨说,街巷长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巡街,组织召开理事会会议,协调解决街巷问题和居民反映的问题。
北京西城广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孟庆海说,街巷长更具统筹力量,发现问题后能立即与居委会和行政部门联合执法,化解了以前居委会因没有执法权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此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中,建设志愿者队伍、鼓励老百姓将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至微信平台等手段正在被探索和运用。
街巷长让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北京的街巷长们探索精细化的治理手段让老百姓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北京市2017年在核心区设置2432名“街巷长”,开展整治工作的1484条背街小巷中750条完成了任务。
记者走访整治完成的小巷后发现,一些开墙打洞的状况已成过去,抬头已看不到混乱架接的电线,街面上也不再有乱扔的垃圾和散发的异味。
陈美瑶说,现在街道干干净净,自行车、电动车摆放得整整齐齐,老年人出门也不担心磕磕绊绊了。
北京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以背街小巷为重点的精细化管理。北京市2018年计划完成核心区615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并将整治工作延伸至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的989条街巷。
尽管治理取得不小成绩,但一些基层干部说,目前部分街巷、老旧小区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治理乱停车等目前还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据,这导致整治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
据了解,背街小巷问题整治完成后,如何在腾出的空地完成停车场、拓宽道路、留白增绿等服务周围群众的项目建设,并提升街巷的文化内涵成为街巷长未来开展工作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