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铁肩担道义 传承续家风

发稿时间:2018-02-07 10:56:00 来源:泉城晚报 中国青年网

■早报记者 赖小玲 通讯员 梁白瑜 余子艺

  铁肩担道义,共筑家国梦。从父亲梁绳基为济民困,决然弃教从商到女儿梁丹投身外事工作,助力经济的发展,根植于梁灵光家几代人的家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浓厚的家国情怀,构成了家风最为核心的部分。

  人物名片

  梁灵光(1916—2006年),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吾峰镇蓬莱巷。曾任厦门市市长、福建省副省长、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广东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梁灵光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新四军儒将。

  梁丹, 梁灵光之女, 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自2000年开始,任驻维也纳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司司长。

  父严母慈 营造醇厚家风

  梁灵光和兄长梁披云出身于儒商家庭。父亲梁绳基17岁考上秀才后,进入福州全闽法政大学读书。毕业后执教于永春梅峰书院。

  两年后,“目睹苛政、匪害凶横,民不聊生,他愧为一介书生,无力挽救国难,想通过经商赚钱,以济民困”。《梁灵光回忆录》开篇就谈起梁绳基。梁绳基弃教从商,与人合伙开办“泉兴”商号。经商中,他对合伙人谦让、对店员关怀备至。如有店员遇事急需用钱时,他总是先垫付,年底结账获足利时,划作另账,一笔勾销。

  梁绳基为人宽厚仁慈,豁达大方,深得伙伴拥戴和客户支持,生意蒸蒸日上。“1923年,父亲向马来西亚柔佛投资开发橡胶园几千亩,成为永春县到上海和海外投资的第一人。”《梁灵光回忆录》中如是记载。

  梁绳基是兼济天下的“儒商”,也是向儿女们言传身教的启蒙老师。在村里,为接济百姓,他帮付积欠税款3000两白银,承担全村村民每年要缴纳的各种苛捐杂税白银500两,并开设“平粜局”;为培育后辈,他创办“进化小学”(今南阳学园前身)。此外,他还捐资修筑县城“交通桥”,捐白银千两给省立第十二中学(今永春一中)盖教学楼等。虽然家底颇丰,但他绝不让子女染上纨绔习气,常告诫子女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当止,终身不耻。”

  梁灵光的母亲潘密19岁时嫁到梁家。《梁灵光回忆录》里记载:“她读书少,认字不多,但贤慧达理,很热心做善事。”如今,吾顶村不少人还惦记着她的好,村里一些年长者听到记者问起“绪婶”,都很乐意地谈起来:“那时她家境会好一些,而我们的祖辈都很穷。绪婶会留穷苦人在家里吃饭,还拿些衣物送人。如果有困难去跟她求助,她每次都会慷慨解囊。”母亲乐善好施,家境殷实却过得相当勤俭,稀饭就咸菜、萝卜是经常的主食。

  父亲过世之时,哥哥梁披云才17岁,弟弟梁灵光还不到8岁,母亲独力担起家庭重担。

  社会俊杰 誓当国家栋梁

  说起梁披云与梁灵光,他们的成就众所周知。他们“兄友弟恭”的相处之道也同样闻名遐迩。兄弟二人以身示范,将良好的家风渗入日常生活中,成为彼此互相学习的榜样。

  “妈,你要逼阿湛回去,我就跳海!”梁灵光的乳名为“旧湛”,1928年,21岁的梁披云打算偷偷带着年仅12岁的弟弟到上海去读书,可是才跑到厦门就被赶来的母亲堵住了。母亲希望灵光能够返回泉州,继承祖业。孝顺的梁灵光左右为难,梁披云则是坚决反对,他认为,“男子汉只知道待在自家床头、灶角,日为两餐,夜为一宿,不是太没出息吗?”因此,他下决心要带走弟弟。

  “母亲真怕哥哥动真格。只好一面擦泪,一面千叮万嘱我和哥哥要好好学会照顾自己,勉勉强强地把我和哥哥送走了。我挥泪辞别了生我的母亲,养我的故乡,终于迈出了决定我人生方向的第一步。”《梁灵光回忆录》中重重地记下了这一笔。

  “梁家两兄弟都高大英俊,堪称玉树临风,‘双璧交辉’,时代造就他俩成为社会之俊杰,国家之栋梁。”暨南大学教授、国际儒商学会创会会长潘亚暾在《书生、儒将、公仆梁灵光》一文中这样写道。

  梁披云是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处江湖之远却忧其国;梁灵光是书生、儒将、改革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民族大义面前,梁灵光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成长为高呼着“为了自由,为了正义,为了受尽苦难的同胞,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向前进,向前进!”的战士。这股渗入骨髓的家国情怀,支撑着他始终为祖国崛起而奋斗。

  梁灵光出任南通县县长时年仅24岁,就已书写了“孤胆英雄闯虎穴”的传奇。“1940年隆冬的一个下午,朔风凛冽。梁灵光只带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3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从指挥部往相隔15公里的北兴桥镇进发。”时任国际老作家协会会员黄方生在《老省长梁灵光的故事》里讲起这个往事,“南通县战略地位显著。该县原县长何润章还兼保安旅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并和当地反动势力互相勾结,横行霸道,气焰嚣张。”梁灵光却早就掌握了局面,兵不血刃,迅速接管了南通县。

  自小受醇厚家风的熏陶,有父亲为民办学为榜样,兄长梁披云对教育尤为重视。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希望在于教育的振兴。为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梁灵光在泉州重开黎明学园,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黎明大学。

  梁灵光受命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广东省,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作为梁家家风的继承与弘扬者,他将为民服务与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当时广州有约2万“疍民”,世世代代因没有房子住,只得以小木船为家,很不安全,平时还得到很远的地方挑生活用水,苦不堪言。梁灵光了解情况后,马上要求尽快铺设自来水管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接着由政府投资建房,把他们迁到陆上居住。当这些“疍民”乔迁新居的时候,无不热泪盈眶,衷心感激政府的关怀,结束了他们祖祖辈辈水上居住的辛酸史。

  砥砺前行 倾心奉献自我

  梁丹是梁灵光的小女儿。对于梁丹来说,父亲是自己的榜样,他清廉正直、坦荡谦和、才干过人。在她印象中,忙碌的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并没有特意教育她们,甚至陪伴她们的时间也少之又少。因为工作关系,他常常在女儿们入睡后才回到家里。在她看来,父亲对她们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她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梁丹和姐姐梁抗一向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直至后来参加工作,她们也同父亲一样注重顾全“大我”,爱国敬业的她们常常不顾家庭和个人的利益。

  “不管什么境地,学习都不能丢,不能荒废和放弃自己”,这是父亲给梁丹一辈子的教诲。“文革”期间,由于父母被隔离审查,12岁的梁丹就独自一人生活,没办法上课和读书,每天闲逛、闲聊,无所事事。梁丹去探望父亲时,父亲严肃地对她说:“你不放弃自己,命运就永远不会放弃你。”从那时起,父亲就要求她自学英语,并利用有限的探望时间督促检查。梁丹也因此得以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投身外事工作。“很感谢父亲当时的指引,使我的人生找到了方向。”梁丹说。

  对梁丹而言,出身于梁氏家族,得以沐浴优良的家风,她深感荣幸。父亲的引导使得她冲破了成长路上的迷雾,奋发成长为优秀的人才。而祖祖辈辈所沉淀的家风,使得浸润于其中的她也同长辈一样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她就职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腾飞的历程;她热爱国家,在工作岗位上倾心奉献,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梁家人所恪守的家风,是孝悌恭友、克己奉公的温润,也是兼济天下、奉献自我的磅礴。在家风的潜移默化中丰盈自我,坚定而有力地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造福于更多的人。

原标题:铁肩担道义 传承续家风
责任编辑:邵志凯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