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侠客岛:台湾还有“乡愁”吗?

发稿时间:2017-12-15 01:16:00 来源:海外网 中国青年网

台湾诗人余光中今天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

  从中午开始,岛哥的手机就被这则消息霸屏。他那首著名的《乡愁》,早已在海峡两岸家喻户晓。

  乡愁是什么?在那些两岸阻绝、不同音讯的日子里,乡愁是船票,是邮票,是坟墓,还是海峡。一言以蔽之,是绿叶对根的思念,也是困住思念的牢锁。

  进入新世纪,两岸的互动渐渐发生巨变。旧日的乡愁渐渐散去,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岛内某些势力的刻意操作,总想让台湾之舟远离大陆港湾的怀抱。他们不提乡愁,却提向“独”的政治要求,比如早前所谓“公民投票法”,就被比成“鸟笼”,有人视之为桎梏。

  我在这“投” 大陆在那头

  既然嫌弃“镣铐”缚手缚脚,自然就要有变招。这不,台湾“立法院”12日三读通过“公民投票法”部分条文修正案,大幅下修提案、连署、通过门槛。

  放宽了谁开心?

  第一开心的,当然是始作俑者的民进党当政者。按照2016年“大选”的标准,1879人就可进行提案,连署仅需约28万人。这次,该修正案不仅废除了之前的“公投审议委员会”,更赋予“行政院”发动“公投”权。那个谁,赖神应该笑了。

  第二开心的,是岛内部分年轻人和盼望收割青年选票的小绿“时代力量”。投票权降为18岁,更多年轻一代有了用选票发声的机会,“时代力量”就发表声明称,“兴奋激动”。

台湾青少年团体呼吁台当局,应下修投票年龄到18岁

  第三开心的,是坚持“台独”的“基本教义派”。因为门槛只要降低,就会增加了他们打擦边球、切香肠、操弄统“独”议题的机会。

  可以预见,从民粹中尝到甜头的绿营当家,今后“公投”提案将不断涌现。因为门槛过低,更容易操作成政治动员工具,“公投”绑“大选”啦,逢选必有“公投”啦,幺蛾子一桩接一桩。有时甚至会如阿扁此前操作的那样,单纯就是投给大陆看。变更一下余光中的诗歌,成了“我在这“投”大陆在那头”。只是这种政治操作会不会玩得过嗨,碰触到大陆的底线,刺激大陆敏感神经?

  再说,这种政治操作一旦涉及两岸议题,怎么看都像用所谓法理缓慢而持续地冲击两岸固有的各种连结,万一出现近似数典忘祖的行径,真得好吗?

国台办发言人接受记者提问

  “行不得也哥哥”

  当然,民进党也知道进止。比如这次,所谓修正案就排除将“国土变更”与“修宪”纳入。否则一旦触及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方面搞小动作,另一方面自认没踩红线,游走钢丝上的民进党团队是煞费苦心。

  迄今为止,台湾曾进行过6次“公投”,全部因投票人数未达50%门槛而遭否决。2004年3月,陈水扁发动“防御性公投”绑“大选”,试图火中取栗,结果机关算尽恶化了两岸关系,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次修正案,看似否决了“公投”决定“台独”的选项,但从另一侧面,却为“台独”开了方便之门。两岸关系敏感,绿营创意无限,泛主权议题太多,并非仅有“领土变更复决案”而已。

  大陆坚决反对的,正是类似的“法理台独”的变种。他们跟“文化台独”一样,成了如今绿营遂行切香肠战略的两条腿。

随着老一辈的逝去,两岸的文化连结,似乎也不太乐观,更别说对政治上“文化台独”的制衡。

  上世纪八十年代,余光中写信给大陆诗人流沙河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听蟋蟀而念乡,是以传统文化为根的中国人共有的思维模式。

  然而,岛内部分政客早把中华传统文化根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没文化,真可怕。所谓打破“鸟笼限制”,更像开了潘朵拉的盒子。再说,鸟笼里是什么鸟?鹧鸪么?岛上有岛叔不是早就告诫过吗,有些事是“行不得也哥哥”。

  拒绝“失根的兰花”

  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来回应余光中的文化乡愁。诗尾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嘴耳心相通,源于共有的文脉语言。文化连结才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的那一部分,也往往是最长久的那一部分。它远胜过政坛的三十六计,也远胜过借助“法理”的虎皮大旗。

  而在民进党政治文化中,“公民投票法”也牵连自己的所谓“初心”。“公投”本就是“台独”“建国”的工具和“神主牌”之一。“台独联盟”主席蔡同荣,就多次提出法案,外号“蔡公投”。而“台独”的“理论大师”林浊水,也草拟过“公民投票法”草案。

  参照这次“修法”后的标准,过去6项“公投”,竟有4项达到通过门槛。万一以后有涉及“国家认同”议题“照猫画虎”打擦边球,必将恶化两岸关系,对蔡英文“维持现状”之说予以“打脸”。

  南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和文化维系。日暮家国何在?这才是永远的乡愁。

  所谓“法理台独”,“文化台独”,如砍斫之斧,正有让台湾成为失根的兰花之虞。我们决不能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时光回流到1977年,岛内的李双泽创作了一首经典民谣歌曲,叫《少年中国》,歌词改编自著名诗人蒋勋的诗作。

  歌曰: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 你对我说/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国也不要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40年过去了,有些东西不能变。这才是对待乡愁的态度,这才是应有的初心。(文/临阵岛哥)

原标题:台湾还有“乡愁”吗?
责任编辑:刘利影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