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8日至20日,发生在黑龙江四地市的重度天气污染事件,近期终于有了处理结果。
昨天央视的《焦点访谈》披露,当时因秸秆焚烧控制不力,黑龙江的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四市的空气指数纷纷“爆表”。PM2.5颗粒污染物浓度峰值最低的鹤岗达到776微克/立方米,最高如佳木斯,竟达到了1139微克/立方米。
为此,环保部相继约谈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和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4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尴尬
尴尬的是,在重度污染天气发生的前20天,也就是9月28日,环保部就专门召开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要求黑龙江省等有关地区全力做好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不过,从效果来看,这个“预防针”成了“耳边风”。
一个多月过去后,黑龙江等来的是环保部的再次约谈,以及央视《焦点访谈》的曝光。
红色的就是火点和热敏感点
据《焦点访谈》报道,10月13日至31日,黑龙江因秸秆焚烧产生的火点及热敏感点总数就高达27714 个。10月18日至25日,哈尔滨等4市耕地范围内火点及热敏感点总数分别为843个、2190个、1205个、471个,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倍、0.87倍、20倍、3.3倍。环保部现场督察时,频频发现大面积秸秆焚烧火点,火势猛烈,浓烟滚滚,污染严重,这是导致重污染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虽然黑龙江省规定10月11日至11月5日实施全域秸秆禁烧,但很明显,这纸禁令被视为无物。环保部批评道:省农委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4市禁烧责任没有压实,对焚烧秸秆行为基本采取放任态度。
秸秆
在这里,不妨简单普及下秸秆利用的一些科学常识。
在传统的农业生活中,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可以肥田,可以做饭取暖,可以当建筑材料等等。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讲究物尽其用的小农经济通常只对那些影响耕作的根茬进行简单的烧荒。
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逐步提高,秸秆的众多用途陆续被工业材料替代。那这么多秸秆处理不过来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烧!不仅是黑龙江,中国几大粮食主产区,近几年都可以看到夏收或秋收时节焚烧秸秆的“壮观”景象。这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成因。
其实,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也比较成熟了,包括破碎后就地还田;生产青贮饲料、成型燃料;生产沼气,或直接进行发电供暖等。但这些都需要专业设备、运输储存或基础设施配套,比烧荒的成本要高。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如果秸秆能卖一点钱,那还不错;要是每亩反过来要添上几十块钱的秸秆处理费用,还得搭上几个人手,积极性能高吗?
所以,秸秆综合处置工作,政府的引导作用很关键,最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加大财政投入,配备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各类设施,要让农户不烧秸秆还能赚到回收秸秆的钱。这几年,不少地方的禁焚标语也是花样迭出,动不动就“抓抓抓”,虽然粗暴,但至少说明思想宣传在全面铺开。从环境卫星今年10月的监测月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火点数都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但也有不降反升的,尤以黑龙江等几个北部省份反弹最为严重。
这个“反弹”可能有财政补贴上的一些困难,但“环保数据”造假,就是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了 。
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数据,全省2016年秸秆综合利用率60.4%,其中双鸭山、鹤岗两市分别为46.9%和44.6%,但环保部的抽查发现,两市数据虚报水分居然分别高达90%和70%!哈尔滨五常市农业局测算秸秆实际综合利用率为36%,与上报的65%也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