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稿时间:2017-11-14 17:40:00 作者:刘喆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刘喆)11月14日下午,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上海大学举行竞赛决赛新闻发布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大学、中国银行、经纬集团、中国华信等大赛主办、承办和赞助单位的相关代表出席发布会。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大学供图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对本届比赛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说,上海大学的各项筹备工作围绕“创新、开放、协同、引领”的办赛理念,得到了有序、有力地推进。大赛以“青春新动能·挑战创未来”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呼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1+2+X”的办赛框架,即一项主体赛 + “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和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挑战训练营两项专项活动 + 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新的外围辅助活动。主体赛前期顺利完成了初评、复评工作,进入决赛的作品共有715件,另外还有28件香港地区作品,12件澳门地区作品。徐旭还对本届竞赛的开幕式、闭幕式等重点活动及“挑战杯”竞赛保障服务体系做了详细介绍,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办一届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具有国际水平的“挑战杯”竞赛。 

    

  图为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新闻发布会现场。上海大学供图 

  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刚介绍了《青春新动能 挑战创未来—挑战之路·人物篇》研究成果。首先,刘刚回顾了“挑战杯”的发展历程,他指出, 近30年来,“挑战杯”不断调整赛制,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将最美的青春年华投放在祖国建设和人类发展最需要的事业上,“挑战杯”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并成为鼓励青年人投身创新创业事业的最好“竞技场”。他详细介绍了《挑战之路·人物篇》一书的成书背景和“挑战”故事,此书全方位揭示挑战杯在大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意义,这本书对于未来的参赛者而言,不仅是一本泛黄的“挑战杯”前辈的青春成长集,更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实用的青春修炼手册。他希望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更多的青年人发挥青春新动能,以挑战精神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王琛、经纬集团副主席陈亨利、中国华信党委外宣中心总经理刘华宾作为竞赛合作方对合作开展竞赛活动情况做了相关介绍,并表示将进一步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活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图为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吉祥物海小匠。上海大学供图 

  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李骥介绍了竞赛的组织情况和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他指出,“挑战杯”竞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战略的推进,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变革、创新的过程。“挑战杯”竞赛历经近30年、十四届的打磨洗礼,赛事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现在覆盖了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全国2000余所高校,吸引了200多万海内外大学生展演竞技;由最初的简单赛制,到现在形成了完善的全国—省—校三级赛制体系。本届“挑战杯”竞赛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秉持“创新、开放、协同、引领”的办赛理念,在赛事活动上寻求突破和创新,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凝聚赛事支持力量。本届“挑战杯”竞赛的主办单位中首次引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时,与中国银行达成了战略合作,推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政府外事部门共同支持和参与赛事相关活动,同事为增强竞赛筹备组织评审的力量,确保赛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重组专家评委库,自然科学类评审专家较上届增加331人,本届竞赛抽取的专家评委数较上届更新50%以上,中国社科院组建了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专家评委库。二是推动创新升级和成果转化。在项目作品选题上加强引导,鼓励参赛选手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并通过开辟“天使基金”创业绿色通道、举办创新创业高端论坛、创新型人才专场招聘会和创新成果交易会等途径,为优秀创新项目就地孵化搭建平台。三是促进学生交流融合。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专项系列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挑战训练营、“挑战杯”港区选拔赛等活动,搭建起各方互动交流桥梁,提升赛事的国际化水平。四是全面落实规范办赛。启动“挑战杯”竞赛组织评审改革,推动竞赛“管、办、评”相对独立,优化评审机制,强化评审纪律,中国科协和中国社科院依据各自学科性质对参赛作品评审标准和评审流程进行了完善,在此次终评中,将采取每件作品有5位相应领域专家评审的模式,确保竞赛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本届“挑战杯”在终审决赛期间设立竞赛监督委员会,进一步推动“挑战杯”竞赛组织和评审工作公开透明,维护竞赛的权威性,提高竞赛的公信力。今后竞赛监督委员会将与每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织委员会、全国评审委员会、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同时设立,在终审决赛期间,公布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及质询。他代表大赛主办方,感谢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并呼吁媒体多多关注学生的创新的案例,将更多校园的声音传递给社会各界。 

  最后,组委会成员、竞赛合作方代表就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回答。 

    

  新华社记者在现场进行提问。上海大学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