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的菜园像花园,村道干净整洁;种植大棚里,串串葡萄青翠欲滴;文化广场上,人们将广场舞跳得热火朝天;广场周围,“四德”文明墙和“二十四孝”画廊引人驻足……初秋时节,走进江苏如皋市丁堰镇新堰社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居民们说,从全镇排名倒数第一的落后村到排名第一的先进村,新堰的嬗变,完全是村级党组织引领大家干出来的。
配强领导班子 下活发展一盘棋
新堰社区位于丁堰镇最东部丁掘河畔,先天条件不错,可由于原领导班子争先意识不强,战斗力偏弱,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积累的问题多、群众意见大。早日摘掉“软弱涣散社区”的帽子,早日发家致富,成为全社区人的梦想。
2014年5月,社区两委班子进行了“大换血”。由如皋市农委选派的第一书记陈慎与从鞠庄社区选派的优秀村干部许剑,两人并肩作战,挑起了落后社区的发展重担。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居民的观望中,两个年轻干部从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入手,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发展致富项目。
(文体广场)
在他们的带领下,社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迅速得到加强,短短3年时间,居民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增收致富也有了盼头,村风民风更是实现了大变样。69岁的杨仁基老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没想到,十几年的后进村帽子仅用1年时间就摘掉了,这辈子真是知足啦!”
4年来,与社区一同成长的还有许剑,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二楼的会议室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牌,他说,“南通市党建示范点”这张牌子是不久前挂上去的。新组建的社区领导班子充分吸收以前软弱涣散的教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体系,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党建惠民联动工作体系,设立党支部5个、党小组13个、党员中心户23个,建立了居民小组联络员队伍,彻底激活基层管理的神经末梢,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二十四孝公益广告)
“在前几年的全镇综合排名中,这个社区是倒数第一,去年还是第一,不过是正着数的。”许剑自豪地说道。
环境提档升级 景美村美人更美
解决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许剑说:“刚来社区时,我和陈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摸情况、听意见,老百姓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路,全社区只有4条很短的水泥路,其他都是砂石路。用老百姓的话说,下雨天车子就在水里游。”
找到问题,说干就干。16条主干道路全部硬质化成了许剑和陈慎的第一个“大手笔”。没有钱,他们就向市里、镇里争取一点,发动社区的能人捐一点,社区集体资金想办法贴一点,靠着这几个“一点”筹集到资金400多万元,最终把路修通了,直接改善550户居民出行条件。“虽然辛苦,但是值,路通了,社区干部的威信就有了。”
“以前,社区户与户之间很多路段没有修好,路面坑坑洼洼,每逢下雨泥泞不堪,想去邻居家里坐坐都难。”居民李凤感慨万千,“现在,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就算下雨我也可以穿皮鞋出门了。”
许剑坦言,这几年,社区在村容环境整治方面下足了功夫,新建水泥道路16条,新建农桥2座,维修破损防渗渠道420米;对农民集中小区进行集中整治,修建区内垃圾池13个,改造雨污分流设施1080米,增设蓄粪池246立方米,新建大田调节池11个共350立方米,坚决杜绝了粪污向水体直排现象的再发生。“我们与15位四位一体管护员和小区管护员,重新签订管护合同,对社区环境卫生实现24小时监督检查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尽管社区资金不十分宽裕,许剑和陈慎商量后,决定还是为老百姓修建一个文体广场。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文体广场上总是人气满满,居民伴随着音乐跳起健身舞,孩子们在柔和的灯光下追逐嬉戏,呈现出一幅幸福和谐的乡村美丽生活图景。
发展现代农业 鼓起百姓钱袋子
让居民富起来,这是新堰社区党员干部一切努力的落脚点。改变,从改造社区种植养殖户开始,现代农业由此破题。
2014年,正赶上国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在社区的鼓舞和帮助下,不少农户开始流转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种田能手张缪华便是其中的一员。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张缪华创办的张氏家庭农场实现了从作物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到粮食烘干全过程机械化,去年年收入超过80万元,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
(对虾养殖场)
居委会主任杨彩云是社区指定联系农场的党员,她隔三差五地就会来张氏家庭农场转,向张缪华介绍最近的最新政策,顺便询问有什么需要社区帮助解决的矛盾。“多亏了杨彩云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不仅跑前跑后,帮我们流转土地,还帮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张缪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在新堰社区,谁家里有个烦心事,总能找到党员来倾诉;谁家里有困难,总能找到党员来协调解决。
在党员干部的引领下下,社区现代农业发展得风生水起。4年来,新堰社区新建现代农业项目5个,新发展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00亩、花木基地面积300亩、粮食全托管服务面积1000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15个。“去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280元,同比增长12%;实现村营收入50多万元,是2013年的3倍多。”许剑说。(陈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