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你都有什么变化?是证书
拿了一打?还是从“运动白痴”变身“健身达人”?还是变胖了?
学术科研、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服务基层、创新创业、参军报国、建功丝路等等方面,五年来你改变的,小中都想知道!
01
中国人民大学
我叫饶健,三年前,我站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口为迎来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而激动不已,三年后,我第一次站在湖南省委党校的门口,望着郁郁葱葱的岳麓山,我这才深刻地意识到,我已经从学校的象牙塔中走出来,成为了一名服务基层的选调生。
选调生培训包括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湖南省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工作、廉政教育等多个专题。一周后,我来到了自己服务的乡镇——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民淳朴,风景秀丽。
在毛主席故居前与同事合影
乡镇属于我国政治机构的最基层,是改革的承重层,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繁重复杂,加班加点是常事。我所在的淳口镇政府党政办每天的工作忙碌,有时甚至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但却快乐又充实。有人说政府办公室的工作很琐碎,收发文件、接拨电话、会议准备、端茶倒水等等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根本上不了台面。但这些细小的事情,却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磨砺了自己的耐心。
美丽的淳口镇
除了在党政办从事机关的日常工作以外,下村走访贫困户,做好民情记录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所走访的谢家村困难群众较多,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以大决战思路倒排时间表、列出责任清单,落实限期脱贫责任制。有些贫困户的困难程度简直让我这个无忧无虑长大的孩子难以想象,每看到这些,内心就越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在淳口镇谢家村走访贫困户
能成为一名服务基层的选调生我感到非常荣幸,三年前的我尚不知道该如何施展抱负,为人民办一点实事,来到这里让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今后,我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的谦虚做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展现选调生的风采。为淳口镇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湖南日报通讯员培训班前
02
上海交通大学
他是王战浩,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2015年,他志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16年,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榜样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颁奖典礼上分享着他的故事。2017年,他获评上海交通大学最高荣誉“校长奖”。一路走来,满载着荣誉与赞赏,掌声与花环,但他不会忘记,在那熠熠生辉的青春里,总有一块他魂牵梦萦的圣土——拉萨。
志愿者王战浩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前合影
在大学的某一天,他无意间看见了西部计划的宣传标语——“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去拉萨的决定,他做得很果断。但当他和家人说出毕业后想到西藏做一年志愿服务的想法时,父母开始并不支持。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报名西部计划,也许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追求人生价值,找份高薪工作,过上安安稳稳的生活。但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不是他所渴望的青春。在王战浩的努力劝说下,父母终于被他的信念和执着打动。他如愿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道路。
身着藏装的志愿者王战浩
入藏第一年,他被分配到住房城乡建设厅。2016年8月,他进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工作。每项工作,他都周密细致,始终如一。因为每一份工作都融入了他的热情,他的青春,他的梦想。
在工作期间,他发现单位很多援藏干部都是从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政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的优秀人才,来西藏一干就是三年,有的期满后还主动申请再干三年。有一次他问一位老大哥:“您为什么愿意援藏甚至扎根呢?”听到这个问题,老大哥先是一笑,然后平静地说:“一开始,我只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为边疆建设作些贡献,等到三年后带着光环回去。但是,当我真正踏上了这片土地,熟悉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人一物,我才觉得这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做的,是我放不下的责任啊!”看着面前这位真诚而又平易近人的援藏干部,他的心底突然泛起一阵暖意: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苦苦追求的境界吗!
当一年服务期满时,他主动提出再延期一年,他选择留下。当初,为了青春的冲动,他来到拉萨。现在,为了追求人生的境界,他选择留下。“西藏需要我,边疆的建设更需要我!”他觉得“被需要”是他留下的理由,更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
从交大研究生,到高原志愿者,再到一个地地道道的拉萨人,王战浩身份的转变映出他自己的成长。成为高原志愿者时,他理解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奋不顾身。当他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拉萨人时,他领悟了什么是值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心甘情愿。
每个人只有一次的青春,王战浩将它印记在了雪域高原的山河大地。这里有他青春的热血,抵死的执着,更有他成长的蜕变和心甘情愿的付出。
03
四川农业大学
2015年0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刘伦伟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来到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几年后,在刘伦伟以及村委的带领下,当地发展高山茶叶、引进红心猕猴桃、开展高山药材种植等,使村民们获得了巨大收益。
五年前,刘伦伟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他仍在为就业问题而担心。一转眼,在担任村官的三年时间里,他的工作繁杂沉重,加班是家常便饭。但他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刘伦伟认为,在个人能力上,最大的提升就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在帮助村民调解利益纠纷时,从一开始的完全不知所措插不上话,到掌握全局,顺利地解决纠纷,这样的进步让刘伦伟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而村民对这位年轻的村官也都是清一色的好评。在村民们看来,作为大学生的他愿意为芦山的灾后重建贡献力量,扎根基层、深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种精神值得嘉许,也值得更多大学生学习。从刘伦伟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大学生村官是真真正正做实事的村官,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来到西部、来到基层,推动农村建设发展。
正如刘伦伟所言,做村官是最好的锻炼,既服务了他人,更充实了自己。做村官不是简单的完成工作,更是传递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他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影响身边的人,为美丽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04
华中农业大学
为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小火苗支教团深入祖国偏远山区,为教育事业建设增砖添瓦。自2012年起,小火苗支教团至今已连续6年赴云南山区支教,共有近百名华农学子担任暑期各学科教学任务,在耕读路上用爱点亮梦想心灯,用坚毅续写支教情衷。
共历淬炼,艰苦环境磨砺支教信念
早在初夏5月,第6届小火苗支教团的前期工作便已展开。为支教做了充足的准备。7月11日支教团11名队员经过长途跋涉,顺利抵达威信县天池小学。简单巡视后,队员们发现现有的生活条件还是十分艰苦的。但 “没锅少床,不改开心”,队员们表示眼下的窘境正是对心智与信念的磨砺,只要不忘支教初心,发扬小火苗支教团乐观积极的优良传统,便无辛苦忧扰。
学以致用,多彩课堂助力智力扶贫
为了缓解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困境,经过团队研究讨论,支教团决定在为期18天的支教中,在教授数学、英语等常规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队员专业、特长开设音乐、美术、国学、舞蹈、地理等特色课程。
因心换心,师生无间长明感恩之灯
支教中,队员们发现与城镇孩子相比,山区学生有着好学、懂事的璞玉之华,但内心也更加敏感、封闭。队员们认为相较于教授知识,重塑学生内心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更为重要,“获得过爱的人,才更愿意给予爱。”
为进一步了解各班学生,7月12日起,支教队员展开家访工作 。支教队员们寓情于教,以一颗心温暖呵护另外一颗心,使师生间的距离不断缩短、隔阂不断消融。
天池今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万里风。小火苗支教团将在耕读路上砥砺前行,传续支教情衷,让梦想心灯在云南山区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