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官到了痴狂程度
20多年前,卢恩光在老家是个小有名气的私营业主。但卢恩光一心只想当官,而且达到痴狂程度。1992年,卢恩光看到乡里有的企业老板名片上印着“公司党委书记”的头衔,倍感羡慕,萌生了混入党内的念头。按照正常程序,从申请到入党需要一到两年时间,但卢恩光找到时任高庙王乡党委书记的李恒军帮忙,李恒军收了5000元后突击发展他入党。
混入党内后,卢恩光又通过工作经历造假混入公职人员队伍。卢恩光的企业当时挂靠在高庙王乡中学,他请托时任校长帮他出具假的民办教师履历材料,再用它申报转为公办教师,获得国家干部身份。
时任高庙王乡中学校长张庆祥在片中坦言:“我这事有责任,帮助他造假,一没教过课,二没上学校上过一天班。”
1993年,聊城地区出台“民营企业家挂职科技副乡长”政策,卢恩光通过一番又跑又送,当上了高庙王乡科技副乡长。很快,他又被任命为乡党委副书记,职务由虚变实,实现了仕途真正起步。1997年底,阳谷县四大班子换届,卢恩光觉得解决副县级将是关键一步,于是不惜花重金多方请托。但当
上县政协副主席的卢恩光发现“人们仍然只拿他当老板,不拿他当领导,顿感失落”。
为谋求仕途发展,他逐步把企业转移到哥哥、侄子等人的名下,但实际上他开设的注册资本总额上亿的5家企业,直到落马都是他自己在幕后严密控制。
卢恩光又开始了向上一级的“冲刺”。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省城,开道手法仍然是大把撒钱。1999年5月,山东省政协因人设岗,增设鲁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将卢恩光调任中心副主任。一年多后,又任命他为中心主任,成了正处级干部。卢恩光有了完整档案,开始向进京做官努力。
拉来的赞助费其实是自己企业掏的
2001年,他安排自己的企业拿出500万元,通过其他企业捐助给报社,谎称是自己拉来的捐款,因此得以调入华夏时报社任职,成为副局级。2003年为了能顺利提任正局级,他再次拉来了1000万元所谓“赞助”,其实同样是自己企业掏的。
虽然已经进了北京,成了正局级,但卢恩光一心想调入政法、组织、纪检等系统。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李源伟在片中介绍,卢恩光对领导的生活可以说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周都去给领导同志家里送菜、水果、各种肉食、半成品,什么书架坏了,钉钉修修补补的这种小事,全是他在搞服务。
在成为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1年后,2016年12月,卢恩光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7年5月,卢恩光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专门发文指出,自欺必欺人,欺人必被欺。一副假面具戴了30多年,卢恩光还是被“打回原形”,可见“伪装”得再深,欺瞒得再久,也只是欲盖弥彰,最终注定会被党纪的利剑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