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北京西城区411条背街小巷建临时党支部

发稿时间:2017-09-03 17:30:45 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中国青年网

  人民网北京9月3日电 背街小巷对外是城市的“里子”,对百姓则是自家的“面子”,其面貌如何,既反映着城市文明水平、和谐宜居程度,又是检验基层政府履职是否到位、精细化管理是否到家的标尺。今年4月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战役”在北京市西城区全面打响。全区提出要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1015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全覆盖、十有十无促提升”的目标。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首先要“治”,关键在“管”。随着“用绣花功夫整治背街小巷”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全区15个街道将治理重点聚焦在了日常管理上,一个个临时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诞生,它们虽然载体不同、方法各异,却都发挥了党建引领、协调统筹、综合施策的作用,打造出了一条条属于百姓记忆、留住历史味道、又不乏现代特色的“精品街巷”。

  广内街道:小支部实现大治理

  表面上看,背街小巷整治是个环境问题,但究其根源,其实是社会治理出了问题。在全区15个街道中,广内街道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提出了“小支部、大治理”的党建工作思路,依托这一理念,街道工委发动78名街巷长,在所负责的街巷牵头成立了69个街巷临时党支部。

  从清理巷口的堆物堆料,到拆除居民储物用的煤棚……面对整治过程中来自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胜利一巷临时党支部书记姜国章可谓层层深入,感慨良多。

  走进胜利一巷,这里的房屋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巷子里的原貌逐渐被破坏,环境、交通等问题集中凸显,给居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不论平时还是周末,整治期间加班加点可谓常有的事。每当居民不予配合的情况反馈到姜国章这里,他从来都不会心存怨气,只是一个人默默地主动承担起协调沟通的任务,一而再、再而三反复上门做工作。堡垒消除的背后,其实要忍受诸多委屈、付出不少汗水、承受巨大压力。

  “拆违一次,上门去个三、四趟那绝对是顺利的,经常要去个十几趟,有时候甚至要登门几十次。”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际工作中,各临时党支部都总结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工作方法,街巷长和社区党员代表顶着烈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每天都要在路上往返7、8公里,他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目的只有一个,排除居民们的思想障碍和对立情绪。

  其实,对于像姜国章这样奋战在一线的党员而言,前期工作往往是最大的考验。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将张贴的通知拍照留存,再通过电话或微信告知居民……每做一户群众工作,他们都要这般周而复始,直到居民签署了同意拆除委托书,悬着的心才总算踏实了下来。在姜国章看来,想要让居民理解政府的工作,首先要怀揣着一颗真诚的心,因为只有争得了群众的支持,小支部带来的大治理,才能真正落实到一个个整治现场,为下一步的街巷管理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天桥街道:小支部为民解难题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支部。在天桥街道,这里将支部进一步延伸,将党小组建在了街巷上,从而提升了基层党建的活力与水平,在源头上解决了百姓之忧。

  在永安路社区,23名到社区参与街巷治理等重点工作的街巷长,和房管所、驻区单位以及社区积极分子中的优秀党员等一起,组建了永安路社区街巷治理临时联合党支部。定工作制度、定整治思路、定整治方法……伴随着联合党支部独创的“三定”工作方法,党员们提出,“街巷治理一定要带着感情做,做出感情来”。

  作为社区积极分子中的党员代表,老街坊有着独特的知情优势,往往能够从共同利益人的角度,劝说违法建设搭建人配合街巷环境整治,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党员李玉芳不仅是联合党支部的一员,还是社区助老队中的骨干。一直以来,家住小腊竹19号的空巢老人刘大爷都是她的服务对象。在与志愿者一同为刘大爷老伴儿义务理发的过程中,李玉芳和老两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逐渐得到了老人的信任。当所有人都在发愁如何劝说老两口拆除自家的20多平方米违建时,李玉芳却并不着急,她只是在平时的聊天中告诉老人,“咱们西城是首都核心区,离红墙最近,居民就该有‘红墙意识’”。

  听小李这么一说,固执的刘大爷渐渐放下了坚持,他们一家成为了社区拆违“第一户”,不光自己主动配合,还成了胡同里的“宣传员”,拉着街坊们一同加入到了协助拆违的行动中来。

  当然,仅仅赢得了理解与支持,距离完成背街小巷的治理任务还远远不够。违法建设拆除后,腾退出的空间如何利用,成为了摆在联合党支部面前的头等大事。

  “过去,政府部门怎么做都是各部门去规划。现在好了,听取了民意再立项,街巷品质的提升终于能按照我们百姓的需求去实现了。”正如大伙儿说的那样,在综合了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的意见建议后,联合党支部制定了“整治+美化+便民”的提升思路。于是,晒衣杆、休闲椅、文化墙、花池等便民、美化元素,相继融入到了街巷品质提升的设计和施工中,让百姓体会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金融街街道:小支部破解停车难

  与天桥街道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金融街街道同样尝到了将党支部建在街巷上的甜头。常年久治不愈,使得“停车难”渐渐成为了金融街地区的痼疾顽症。在二龙路社区,这里以背街小巷整治为抓手,在下岗胡同组建起了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辖区单位员工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从管理这一源头,破解了困扰这里多年的“停车难”问题。

  “别看我们只有7个人,但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我们愣是与驻区单位积极沟通,划出了40个自制停车位。”在下岗胡同联合党支部书记、老党员朱秀坤看来,“不管党员们怎么想办法,胡同里空间有限是不争的事实,想要从根上满足停车需求,必须要将居民们的车有效地管起来。”

  在联合党支部的倡议下,经过多次居民代表和车主商议会,下岗胡同决定成立4143车友会,由有一定威望的党员居民代表和认真负责的党员车主担任车友会会员,出台居民们一致认可的停车管理自治公约。

  “您把车停那边吧,正好有个空位。”这天,回家看望老母亲的张先生正在纠结该怎么停车,一位“红袖标”就适时赶了过来。一番沟通下来,张先生得知,原来这些“红袖标”就是车友会聘请的停车管理员,3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胡同里的自治停车位进行统一管理。

  试行多日,下岗胡同的停车管理方法不仅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也传到了其他社区。一时间,文昌社区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制定了居民停车管理自治公约,受水河社区也正准备组建党组织,最大限度地弥补停车位的缺口。

  “既然是公约,大家就都要自觉遵守,因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无序停车的问题。”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文昌社区居民刘先生连连称赞,“现在我们附近老旧小区、平房院落集中的胡同,都因地制宜想出了自己的办法。什么辖区单位共谋错时停车,利用腾退区域建设立体停车场……总之,点子可多了。”

  正如居民们所言,在金融街街道,不少背街小巷都在可停放车辆的区域重新施划了停车线,同时,一些社区还为车主办理了停车证,成立了车辆停放文明劝导队,让党员们一起与居民志愿者轮流值班,共同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

  广外街道:小支部帮扶暖人心

  正在维修加固的广外街道马连道东街1号楼,张二怀、刘丽萍夫妇就曾住在这里。狭窄的丁字路口,曾有一处夫妻俩自建的简易房小卖店。随着街道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夫妻俩的小铺被列进了拆违台账之中。

  刘丽萍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赖以为生的小铺没了,丈夫张二怀为了照顾她,也很难再找到工作。“我现在行动不方便,一站起来腿一疼、腰一疼就容易摔跟头,所以白天家里必须有人。”针对夫妻俩的特殊情况,街道社保所进行了“专家会诊”,最终为张二怀找到了一份压力不大的工作——为街道老年送餐服务队值夜班。

  “满意,特别满意。”从最初的无法理解,到如今的连连感谢,为了美化身边的公共环境,夫妻俩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而街道的帮助也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两口子的后顾之忧。

  其实,像张二怀、刘丽萍夫妇这样的例子,在广外街道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表面上看,是一个部门的落实政策挽救了一家人的生活,但实际上,街道社保所只是临时党支部中的成员部门之一,街道城建科、属地城管队、工商所、食药所……每个部门的骨干力量都是城市整治组临时党支部的一份子。

  众所周知,城市治理难免会触及群众的个人利益,此时最需要政府部门做的,就是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广外街道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的成功经验,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去年,伴随着全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启,街道一口气成立了10个联合党支部。时间来到今年,尽管全区尚未全面部署,但针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需要,城市整治组临时党支部应运而生。

  据城市整治组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张琨介绍,为了做到公开透明,街道专门为支部颁发了旗帜和牌匾,每到一处整治现场,鲜红的党旗就会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迎风飘扬,“这样一来,既彰显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态度,也增强了群众对我们的监督”。

  就像居民们说的那样,“我们这儿堵墙不堵心”。的确,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将严格执法与人文关怀实现了有机结合,使得广外地区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过程中,几乎很少听到来自群众不和谐的声音。而作为街道工委,在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出了一批彰显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同时,一幅党群连心、共建美好家园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张海涛 丁晓辰 )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