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用陶艺延续部落文化——一名台湾少数民族陶艺师的寻根之路

发稿时间:2017-06-16 04:43:44 来源: 新华社 中国青年网

  新华社台北5月16日电(记者马玉洁 章利新)2002年,当年已39岁的台湾人廖光亮在台东县初鹿村新斑鸠的山林间创立自己的陶艺工作室——九鸟陶烧时,他告诉自己这是一次“回家”的旅程。

  九鸟陶烧,拆分自“新斑鸠”的“鸠”字,是台湾最早由少数民族创立的柴烧陶艺工作室之一。不过,廖光亮是屏东县牡丹乡的排湾人,而他所说的“回家”,实则是寻根,指的是用养育自己的排湾文化作为创作的魂。

  “陶艺是一种材料,代表排湾人的喉咙和声音。”他说。

  廖光亮的创作融合了排湾人对宇宙、祖灵以及人与自然的独特观点,透过柴烧转化出丰富而多变的表达方式。

  例如,排湾人传统的菱纹图腾被广泛运用在他的作品之中。而他最畅销的作品之一“酋长之杯”,则将象征酋长尊贵身份和地位的琉璃珠——“土地之珠”装饰于陶器之上,让陶艺和排湾文化交织成一体。

  排湾原生文化中的粗砺、奔放恰好与柴烧拙朴、沉静的气质相得益彰。这种以丰沛坚韧的创造力烧炼出来的、带有排湾底韵的陶艺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欢,隐居在蜿蜒缭绕的山野之中的九鸟陶烧也逐渐为众人所知。

  实际上,廖光亮从30岁才开始学习烧陶。上世纪末,他从高校毕业后投身社会服务,在走访部落的过程中愈发发现自己“希望回到原来的位置,找回自己的呼吸”。

  1995年,他决定回到部落,却发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我想学习烧陶,但没有人愿意收这么大的徒弟。”他说。

  于是,廖光亮走访恒春、美浓、莺歌等地的窑厂学习烧窑的基本技法。“直接到工厂学习如何生产商品,那样的环境学得很快。同时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环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材料。热情和执着才能成就你未来发展的元素。”他说。

  1998年,廖光亮来到台东,用4年的时间琢磨自己的作品风格。“东西不漂亮没有人买,不花心思的作品则很难感动别人。因此,我决定表现排湾人最美的东西,透过陶艺的流通分享自己的文化。”廖光亮说。

  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后,廖光亮现在被周围人称作阿亮老师。除了自己烧陶,他也从2015年起在附近的社区开班授课,学员大多是身心障碍人士,或是缺乏一技之长的部落居民。廖光亮希望以此让他们取得一技之长,改善生活。

  此外,他还收了两个特殊的徒弟:一名因毒瘾久戒不掉长期进出戒毒所,另一名则是在去年被准许假释,此前在监狱住了10年。

  “这些人很敏感,要花多一些时间陪他们聊天。我希望给他们一个开放的空间工作和生活,但很多问题仍需要他们自己面对。这对我也是很大的挑战,我希望陶艺能帮助他们。”廖光亮说。

  他最大的心愿,还是希望更多部落的年轻人能够回到故乡工作,让当地的部落文化不断延续,并随时代发展而蜕变重生。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