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韩家慧)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很少有人能说出家庭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们认可情商对一个人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的孩子却常常情绪失控,甚至复刻我们的性格。那些自称宝宝过儿童节的年轻人,内心究竟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巨婴还是具有童趣之心的大人?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张怡筠。
胜任力和成长心态是高情商的重要特质
情绪是本能,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各种情绪产生。情绪产生之后是被情绪俘虏,还是运用情绪优化自己,这就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力。张怡筠表示,情商绝对不是逢迎拍马,口是心非,巧言令色,也绝对不是否认自己的情绪,说我没事,或者认为我的不高兴是无所谓的。张怡筠表示,她研究情商20多年,她给“情商”一个大白话定义:情商,是一个人运用情绪的能力。而高情商的能力则包括了:能够很快觉察自己的情绪;很快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换位思考,了解别人的情绪;经营双赢人际关系的能力。
那有什么方法能简单快速评估我们的情商力呢?张怡筠对记者表示,评估情商主要考察三个方面,即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等)是否紧张;心情指数是否上上下下、高高高低;情绪是否影响到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等。高情商的人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都会不错,是让自己满意的状态。
同时,张怡筠指出,高情商的人有两个重要特质。其一是具有心理胜任力,包括抗压、自信、抗挫、冲突管理、共情(理解别人,换位思考)、沟通能力、情绪管控能力等。胜任力是人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情商力。其二是成长心态,认为自己能成长进步是一件重要的事。对于学习新知识,不断让自己成长,非常有动力。
家庭教育应教出“新三好”孩子
我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父母都输在起跑线上了,孩子怎么会赢呢?在张怡筠看来,真正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的育儿理念。
父母育儿理念不对,孩子的人生就大不同。落伍的育儿理念是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延伸,所以孩子要听父母的安排。而科学的育儿理念则是尊重孩子是另外一个独立个体,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能力以及人生目标,并尽可能帮助他实现自我。
“很多人认为背《弟子规》、《三字经》就是家庭教育,我个人不是很同意。”张怡筠认为,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教出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新三好”孩子。习惯跟身体,父母通常都比较关注,但很多人容易忽视家庭教育的另一主要目标,就是教出人格健全、心理成熟的孩子。知道了这个目标,当父母遇到难题的时候才会知道该怎么做。
她举例,当孩子说弹钢琴好累压力好大,不想弹了的时候,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会认为我花了那么多钱给你,怎么能不弹呢,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于是很不高兴而臭骂孩子,强迫孩子继续弹琴。而懂家庭教育的父母则会意识到,这时其实是极佳的时间点去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因此处理方式也会截然不同。他们会关注孩子情绪,询问孩子为什么觉得累,会努力了解孩子在达不到目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会很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及想法,并帮助孩子提升相关能力。他们知道,这事的关键不只是孩子“弹不弹钢琴”,而是孩子“有没有抗压,抗挫的能力”。因为,抗压抗挫能力才是孩子未来一辈子都要用到的能力。
关注孩子能力成长的亲子关系,才真正是在做家庭教育
心理学研究发现,暴力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容易自卑、敏感和暴怒。张怡筠提醒,爸妈一定要重视自己情绪的表达方式,表达情绪不妥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往往不可逆。
张怡筠认为,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两个因素很重要。一是父母懂得关心及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温暖自信。例如,年幼的孩子在学会表达之前都是用哭闹来表达自己,当孩子哭闹有情绪时,父母如果斥责孩子不可以乱闹,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从小不被尊重和理解,他的自信、安全感也会受到莫大的影响。而温暖关怀的爸妈则是会理解孩子的情绪,努力做亲子沟通来帮助孩子,这样教育出的孩子会很自信。
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另一元素是“赋能”。张怡筠说,“其实许多父母在和孩子互动时,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教育,而是解决自己的育儿难题。”例如,孩子不听话,许多爸妈心里想的是“我被你烦死了,你快点听话,别烦我了”,于是就会走简单粗暴的路线去打骂孩子,让自己好过些。所以, 打骂孩子不是家庭教育,而是爸妈自私的举动。优秀的父母则是希望“赋能”孩子,帮助孩子提升能力去面对生活难题。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会耐心地倾听孩子,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培养能力(愤怒管理,压力管理等)。关注孩子能力成长的亲子关系,才真正是在做家庭教育,也才真正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鼓励父母用“kidult”的心态跟孩子相处
目前不少年轻人自称“宝宝”,大学里更是刮起一股过儿童节的流行风。针对这一现象,张怡筠认为年轻人自称“宝宝”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种是成年人内心的真实反映,真觉得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宝宝,逃避大人责任感的巨婴心态。还有一种是暂时性抗压的自我防御机制。这时偶尔说句“宝宝心里苦”,就能自我安抚一下,接着再继续努力,这种做法可视为是一种健康的疏压方式,没什么不好。
英语中有一个词“Kidult”(充满了童趣之心的成年人)专门形容第二类人。张怡筠鼓励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变成Kidults,鼓励父母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如果adult的部分你做到了,然后又充满童趣之心,我觉得那是最棒的状态。”大人不妨在六一儿童节找回自己的童趣之心,找回容易快乐,容易惊喜的心情。找回童趣心境,也就找回幸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