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专家部长共为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寻路

发稿时间:2017-03-07 14:35:47 来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中国人总会默默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管走多远,都会感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给我们自信的力量。然而,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并非一帆风顺。一些珍贵文物或沉寂或消失;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濒临失传。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和部长都在积极为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积极想办法,探索新方式。

  朋友聚会,来一个“飞花令”比赛正在成为新的潮流,每当诗词“山穷水尽”的时候,都会后悔自己当年背的诗太少。其实,除了古诗词,书画雕塑、文物器皿、传统建筑等等也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但随着时光流逝,这些载体或埋藏、或破损、或丢失,渐渐与我们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此,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认为:“第一,要让广大的公众接触到文物资源。我们有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近6000万件可移动文物,已经在逐步的向社会开放 。第二,现有的渠道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提升。特别是我们现在有4692座博物馆,怎么样能使博物馆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这方面要下大力气。第三, 要促进文物市场的活跃有序。因为让文物活起来是一篇大的文章,需要我们文物资源的各个方面,从考古开始,到文物的修复,一直到博物馆每个方面 要深挖的话,都有文物活起来的内容。”把互联网平台与文物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中国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发布了《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 韩熙载夜宴图》等APP应用,以数字交互、互动操作的形式讲述历史人物的生活故事、展现传世名画的精彩细节并把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老百姓。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院长余辉表示,这样接地气的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余辉说:“这种‘活’起来,不只是我们表面上去理解,让《清明上河图》当中的人物能够动起来,而是观众见面的时候能够认知它。我们得把我们所做的研究成果告诉观众,观众能够得知文物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影像、电视、APP等新媒体手段,让文物能够走进百姓的家里面。不管在哪里、到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而且不仅是看热闹,还要看门道。”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就认为,把从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身上学到的基本功传给下一代是戏剧工作者的使命。濮存昕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我们搞戏剧、戏曲的艺术家工作者们,我们把俗话说祖师爷传给我们的东西、最好的东西—基本功留在身上,让年轻的演员看到,让新一茬的一代一代的观众朋友看到。我们话剧这一行当也有传承,我是学老人的戏。我们剧院里有独特的方式,就是保留剧目的建制,我们大概有30台保留剧目,我们希望能让比我们小10到20岁的演员在适当的时候把那些戏学下来。”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今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这档电视节目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和讨论诗词的热潮。这档节目的走红并非偶然,“诗心”和“匠心”其实一直潜藏在中国人心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认为,应在基础教育中唤起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潘鲁生说:“希望在中小学教育过程当中,小孩子从小动手做中国结、陶艺、编织,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训练他们的审美体验,让小孩子从小就热爱自己的手工,因为这是中华造物的基本功,也是中国美学精神的一个试验场。”

  正所谓“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赋形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文物建筑等作品和技艺,当人们真正重视器和道,并在生活中贯彻这两者时,由传统基础支撑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标签:2017全国两会

责任编辑:王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