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媒体调查:大学思政课不好上,怎么破?

发稿时间:2016-12-11 06:2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思政课不好上!”这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共识。

  不仅是思政课,“很多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甚至学术会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明国说,“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或玩手机、看其他书。”

  “移动互联技术让海量信息无孔不入,迅速占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思政课上涉及的不少知识可以从很多渠道方便地获得,易得就会不珍惜。”“思政课知识体系是横向的,学生早听可以晚听也可以,所以学生会觉得不听也可。”“老师照本宣科、哗众取宠、随意解读、只重形式”……这些是教师和专家们总结出的当前高校思政课“不少上”和“上不好”的原因。

  那么,思政课不好上,怎么破?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走访北京的高校时发现,不少思政课老师已经在破解这个难题上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老师要学会“放低身段”

  “有一次,我给学生上‘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从学生的表情中我就看出他们的排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时说。

  “大学生心里藏着两‘奇’,一个是‘好奇’、一个是‘猎奇’。”张明国说,这是大学生正常的心理特征,当前自媒体上的很多信息正好符合了大学生的“好奇”和“猎奇”心理,如果思政课老师都“板起面孔”的话,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重要的思想也无法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

  “亲其师而后才能信其道。”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思政课教研部主任魏启晋说,为此,很多思政课老师试着在教学形式上进行突破。

  魏启晋介绍说,学校有一位思政课老师,结合思政课内容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设计出了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桌游,并在学生中组织了桌游比赛,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热情。

  “我们学校每个思政课老师都会熟练地使用视频编辑、剪辑的技术,”魏启晋说。因为思政课老师并不是总能找到现成的视频资料,而且每个老师对视频的使用也各有差别。

  与其漫天找现成的资料,不如自己动手。“比如在讲到‘为人民服务’的时候”,魏启晋老师举例,老师们就找来电影《张思德》的资料,自己动手剪辑相关视频放给学生们看。

  在讲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大多数人求解放的理论时,魏启晋发现,《国际歌》最能直观地诠释这种精神,于是就唱给学生听。“很多学生课后晒朋友圈,说‘我们的政治课很欢乐’”。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这些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教师心态的变化。“老师要学会放低身段。”魏启晋说。

  思政课老师还要“做个导演”

  虽然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非常重要,“但注意教学的基本技能只是初级阶段,真正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冯秀军教授说。

  在魏启晋看来,“要想上好思政课,还要能当好‘导演’。”

  魏启晋所说的“导演”,其实就是对教学的设计。每个学期开始,他都会在学生中做一个调查,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你当前最关心的个人问题”;另一个是“你当前最关心的国家社会问题”。让学生每一类各列出三到五个问题。所有学生都进行思考并列出问题后,魏老师再把每五六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出本小组最关心的三到五个问题。之后,每个小组把自己关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并讲出关注的理由,然后全班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全班最关注的五到六个问题。

  “这些问题就成了今后课堂教学的重点。”魏启晋说,他还会让每个组认领一个问题,让同学分别收集资料,最终在课堂上呈现。这样做,学生既能参与到课堂中,前期的思考和讨论也会引发学生对思政课所学内容的研究兴趣。

  几乎每个受欢迎的思政课教师都是教学设计的能手。“没有设计的课堂,就是一摊烂泥。”冯秀军说。

  冯秀军打了个比方,思政课老师和学生就像猎人捕小鸟,小鸟在远远的另一方,猎人会一路上撒面包屑、小米、小虫子,最终把学生引到网子里。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面包屑、小虫子、小米一定是有路线的,而这个路线由猎人来设计,要指向最终的那个网子。“把学生们激活了不是关键,撒的出去还要收得回来。最终实现的是老师引导着学生走,而不是老师追着学生走。”

  优秀思政课老师的成功秘笈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思政课老师、上好一节思政课,仅仅做“导演”肯定是不够的。一个老师如果研究不到位,那么就只能是个教书匠。

  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过,“说不清楚的就是想不清楚的”,所以,几乎每一个优秀的思政课老师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首先是一个好的研究者。

  魏启晋酷爱读书,个人藏书近7000册,“读原著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体现了科学精神,是常读常新的书。只有读进去了、读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上课才能自信自如,深入浅出”。

  “把书读薄”是不少优秀思政课老师的成功秘笈。

  “我现在每节课只讲一个概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宁说。不过,这一个概念可能会讲一个半小时,甚至更长。因为,一个概念能成为一系列知识的钥匙,老师可以拿着一把钥匙带领学生打开一扇扇大门。

  提炼和浓缩几乎成了不少思政课老师的“试金石”。

  除了本科生之外,张明国也要给研究生上课。因为研究生思政课的课时要少很多,所以在给研究生上课时,张教授会发给每个同学十几张表格,“这些表格几乎浓缩了教材中的所有知识。”张明国说,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理科思维使得他们理解文科教材有些困难,再加上课时不足,张明国便把整本教材的知识点浓缩进表格,然后把教材归纳为几个专题,用专题的方式跟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不少人觉得高校思政课之所以不好上,是因为现在这些学生自我意识强,对社会、国家关注不足。“其实这是对这一代学生的误解。”高宁说。

  跟以往大学生不同,这些孩子是在中国发展最顺、最快的时候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发自内心的自信和热爱。“所以,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不仅关注自己的成长,同样关注国家和社会。”高宁说,上好思政课,不仅是在给这些孩子传授正确的知识和观点,同时也是这一代年轻人自身成长的需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11日 01 版)

原标题:思政课不好上,怎么破?
责任编辑:王书香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