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京津冀本月三陷霾伏 重污染谜团是否有解

发稿时间:2016-10-24 16:12:00 来源: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

   华北地区的十月本应秋高气爽,但在今年10月刚刚过去的这20多天里,京津冀已经3次被重污染天气袭扰,最近的这一次,重霾影响的范围多达26万平方公里。

   与重污染天气相伴而来的还有公众心中的诸多疑问:为何连续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过霾的重创;为何大气治理的战役已经打响多年,一到冬季还是离不开口罩、净化器,到底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果;为何有时候好天气和重污染的转化就在一夜之间,到底是重污染的罪魁祸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多位大气专家,追问重污染谜团。

  本应秋高气爽的10月为何屡遭霾袭

   尽管供暖季还未到来,但10月2日、10月11日,以及10月17日,华北地区就已经遭受了3轮重污染天气的侵袭,到底是哪些因素使得蓝天白云只能长留朋友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认为,近年来,华北地区频繁在秋冬季节遭遇重污染天气,既有客观上的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不可否认,也与较高的污染排放有关。

   柴发合解释说,九月、十月是华北地区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南方的暖湿气团北上相遇,容易形成静稳、高湿、逆温层较低的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如果这样的气象条件维持两三天以上,就会导致重污染天气出现。

   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也证实,华北地区在秋冬季的转换期,只要出现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必定出现重污染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已经有研究发现,大部分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候,空气中的湿度都超过80%。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自发则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预计会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特点,这些气候特征都非常不利于空气扩散,容易造成污染积聚。

   虽然专家们都认可不利气象条件的加码作用,但也都众口一词地表示,霾的根源,一定是较高的污染排放。

   贺克斌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上个世纪90年代,在九十月也会出现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但为什么人们的记忆中没有霾呢,因为那个时候的污染排放量只有现在的1/3。只要排放量回到那个水平,就不会出现,一碰到不利气象条件就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局面。

   柴发合说,分析近几次重污染过程北京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看出,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占比都较高,说明北京市PM2.5浓度受本地及周边的机动车和工业燃煤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二次转化影响显著。

  为何好天气与重污染常常仅一夜之隔,谁是污染罪魁

   不少老百姓都有这样的体会,往往昨天或前天还是蓝天白云,可仅仅就在一两天的功夫内,老天就变脸了,有的时候甚至早上还有蓝天,到了下午就霾得遮天蔽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监测数据也能反映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以北京10月17日起发生的这次重污染过程为例,监测数据显示,18日中午开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出现持续上升,至18时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截至19日12时,已经有6个监测站点达到严重污染级别,且还在呈加重趋势。

   也就是说,24小时的时间内,污染就跨越到了严重的级别。

   柴发合解释说,这次重污染形成主要是因为,北京市的PM2.5浓度从18日9时开始快速升高,由于17~18日相对湿度一直在80%左右,持续的高湿气象条件显著提高了颗粒物二次转化速率,所以很快形成了重污染过程。

   事实上,每一次重污染突然爆发的原因都不尽相同。王自发观察到的是,气流学说的影响。比如,本来北京就已经遭遇的不利气象条件,本地机动车的污染物开始累积形成污染团,这时候,南边又过来一个气流,正好把南边的一个污染气团送到北京上空,这样外来的污染气团加上北京的累积污染,形成了污染叠加,最终表现出较高的污染浓度。

   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多次污染爆发都在夜里发生,也有老百姓质疑,如果说机动车排放是北京的主要污染源,那为什么,污染不在白天累计爆发,而出现在夜里?

   贺克斌则观察到另一种现象:夜间过境或者物流的大货车形成了黑白颠倒的污染叠加。他说,确实大多数公众都不会在夜间开车,但这并不意味着,夜间就没有车行驶,大量物流的卡车或是过境的大车都是在夜间行驶,而这些车,一辆的排放量就相当于几十辆小汽车,所以有可能在气象条件不利的夜间造成污染物的累计与爆发。

   几天前,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是,北京重型柴油车保有量20多万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占机动车排放量的90%和60%左右。在近日重污染天气期间,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市环保局联合开展的路检抽测结果表明,重型柴油车超标问题比较突出,外地进京车辆污染问题严重。

   近日重污染天气期间,环保部和北京市环保局在部分进京路口联合检查发现,一半以上进京或过境外地重型车辆无法达到绿标车排放水平(国三排放标准以上),这些车辆每车排放量相当于200多辆国四小轿车。

   柴发合坦言,事实上,目前PM2.5导致重污染过程的发生机理或规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也在努力寻找这些秘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也是老生常谈的,就是要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再减少。

   贺克斌也认为,不能等到研究清楚PM2.5发生的机理再来减排。以酸雨为例,尽管我们对酸雨的形成机理也不是很清楚,但通过控制燃煤的使用量,近年来,我国的酸雨面积已经被大幅度控制。

原标题:京津冀本月三陷霾伏,重污染谜团是否有解
责任编辑:王书香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