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丁寅:教育是民众掌握人权知识最好途径

发稿时间:2016-06-15 15:45:00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1日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6月12日就中国制定《行动计划》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6月12日新华社)

  2009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在这个基础之上,时隔两年后,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的颁布,不仅充分体现和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的决心和态度,也表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人权保障正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不断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权,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经常地被民间或官方在不同场合和背景下提及。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熟悉这个词,却并不熟悉这个词的准确内涵和定义,特别是在西方社会习惯拿人权问题攻击中国政府的背景下,一些人也常常被这种别有用心的言论所误导。再加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各种社会矛盾互相交织且比较突出,更使得一些人对个人权利的认知,产生了模糊和误解。因而,从国家层面规划整个中国社会人权事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众关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问题,却常常处于不知哪些是自己正当的权益,以及该如何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局面。这或许是因为刚刚从一种对个人权利的极度压抑状态中走出,民众的人权意识虽然已经觉醒,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而要么参杂了过多的自我成分过度膨胀,要么还畏缩不前不敢主张。而一些公权力的拥有者,则常常容易在权力的浸染下,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以致让个人权力超越了他人权利,做出一些侵害公民人权的事情。制定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正是为了纠正这些误区,使我国的人权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共生”、“协调发展”。

  可以看到,新一期《行动计划》特别强调广泛开展人权教育,要求在全社会传播人权理念,普及人权知识,提高全民人权意识。确实,教育是普及人权知识、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基石。因为,唯有民众掌握了正确的人权知识,才能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现实土壤。

  《行动计划》将人权教育比较明显地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要求继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权教育,营造尊重人权的教育环境,并新增了“鼓励并推动企事业单位普及人权知识,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另一部分则是专门针对公务人员的人权教育培训,要求将人权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可以说,一个社会未成年人的人权理念和意识,是最能决定社会全民人权意识程度的因素;而公职人员的人权意识,能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人权保障的状态。有了教育的持续推进,再加上特别增加的“实施和监督”内容,新一期《行动计划》极大地彰显出政府层面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责任和担当,已然为我们画出了中国人权事业新发展的蓝图。

  人权《行动计划》是国家层面的宏大推进,但它实际上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能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期待过上更好的生活。《行动计划》的推出、人权事业的发展,正是回应广大民众的这一诉求,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利和利益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促进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可以想见,在《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会从努力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原标题:丁寅:教育是民众掌握人权知识最好途径
责任编辑:曾佳龄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