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雾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根本的出路是科技创新,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科技让我们
走出雾霾
潘如龙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些政协委员关于“治雾霾,风厉害还是人厉害”的“交锋”,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这其实是在调侃,但语气中透着对雾霾问题的无奈。治雾霾,当然是要靠人,靠科技创新。3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强调要把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第一工程”,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一“发动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2013年底,人们之前还比较陌生的雾霾似乎突如其来,多地被笼罩在雾霾之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警觉。
2013年12月6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全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县级以上城市设高污染禁燃区;全面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建成烟尘控制区,控制城市施工扬尘,农村禁止秸秆焚烧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成因复杂,需要打组合拳,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根本的出路还是科技创新,要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根据《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报告,机动车尾气、燃煤、扬尘是杭州PM2.5的主要来源。对症下药,油品升级是途径之一。为此,浙江地区的主要油品供应企业中国石化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实行油品升级,2015年12月1日起,全省供应国Ⅴ标准汽柴油。
事实上,建国以来石油化学工业的技术创新一直在不断推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奋斗的一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他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和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他同时是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上世纪末,已年近八旬的他,高瞻远瞩,倡导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主持“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研究的广泛开展。进入21世纪,他再度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成功开发了环境友好的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引领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
除了油品升级,尾气中的其他有害成分也能通过不同的技术进行处理。浙商回归的最大项目之一,宁波海越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石油天然气深加工项目,生产的异辛烷高标准清洁汽油添加剂,能有效降低尾气中的PM2.5。
据报道,大数据、“互联网+”,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将用到“智慧治气”上。在G20杭州峰会前,杭州将推出“五气云”环境质量智慧管控系统。比如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不只监测企业最终的废气排放,连整条生产线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能监测到。
雾霾治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在产业布局、工厂提标改造、燃煤电厂的清洁排放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进行转型升级。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走出雾霾,迎来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