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农村娃也有舞台梦 90后舞蹈家为留守儿童成立艺术团

发稿时间:2016-03-08 10:02:20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人民网郑州3月8日电(徐驰、霍亚平)当人们提起留守儿童时,想到的更多是隔代抚养,缺少监护。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农村孩子精神生活的匮乏。一个偶然的机会,河南女舞蹈家李云注意到了这点。现在,她凭借一己之力成立了留守儿童艺术团,为农村孩子搭建一条通往艺术之路。

  “有人说,农村人土,农村人穷,和艺术不搭边儿。我不这么觉得。农村一样有艺术天分很高的孩子,农村的孩子一样有追求艺术梦想的权力。”李云说。

  偶然机会萌发念头

  1990年出生的李云受家庭熏陶,自小学习艺术。李云曾经导演第54、55届国际小姐大赛,获得亚洲艺术节一等奖等多个国内和国际知名奖项。如今,她和丈夫孟森在郑州经营一家舞蹈学校。

  成立留守儿童艺术团源自于一次偶然。今年过年,新媳妇儿李云和丈夫为老家太康县孟庄村办了一场自己的“村晚”。有一天,两个表演舞蹈的村民告诉李云,自己家的孩子在看排练时也学会了舞蹈,希望能上台演出。

  李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那是一段神曲串烧,实际上是四个舞蹈编排起来的。大人还没有学会,小孩子都没有学怎么可能会。”两个6岁的小姑娘当场为李云表演了一遍,比自己的妈妈跳的还好。

  “要知道,她们没有任何舞蹈功底。也没人教她们,只是在旁边看妈妈跳舞,看了不到一个星期,竟然就全部学会了。我当时觉得农村的孩子有热情,也有艺术天分,我告诉她们的妈妈应该好好培养。”那时候,距离“村晚”开演还有3天,李云当即决定把两个孩子加入到演出队伍。

  这次事件,让李云注意到了农村孩子的“艺术追求”。此后的排练中,她看到更多围观孩子们。“他们的眼神很亮,充满渴望。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呢?”李云和丈夫商量,决定创办一个留守儿童艺术团。

  一己之力筹备教学

  李云的艺术团招收学员完全免费。师资、道具全部依靠自己的舞蹈学校。虽然免费,但李云的教学设计却有章有法,丝毫不糊弄。

  首先是选人。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李云把学员年龄定在6岁以上,12岁以下。孩子们要喜欢艺术,身体健康。李云还专门安排老师们进行小考核,全方面了解后去决定孩子们的学习方向。

  教学计划更要科学。“学艺术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日常。”李云舞蹈学校的老师轮流去村里授课,每次在村里住一星期教学。一个月剩下的时间则由孩子所在学校指定的负责老师监督日常练习。

  “教学顺利的话,半年后一些好苗子,就可以排节目,登台表演了。孩子们表演的自信完全来自于舞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李云说。

  李云还计划依靠自己的演艺资源,请名师下乡指导孩子们。老师们的教学费用、使用的服装道具,全部由李云的舞蹈学校承担。“成立这个艺术团就没想挣钱,我只是想做我觉得对的事情。”

  让农村的孩子认识艺术我就值了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留守的孩子们真的能学好艺术吗?

  李云认为,城里的孩子不怕人,农村的孩子普遍脸皮薄。在对留守的孩子们进行教学时,需要配合心理辅导。“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先放开自己。第一课先告诉他们什么是艺术,然后通过音乐旋律,慢慢领进去。”

  “农村的孩子他们听话、单纯,所以学东西很认真、很标准。城里的孩子有时候则比较娇气,教育起来反而不容易吃苦。这就需要你去因材施教。”李云说。

  如果通过艺术团的培养,发现一些好苗子,李云计划把他们推荐到专业的艺术学校。“以往农村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专业训练,考艺术学校往往专业课就被拦死了。我们的艺术团就是要给孩子们打好基础。”

  自小从艺的李云深知艺术道路的艰辛。在她看来,创办艺术团,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农村孩子们认识艺术,接受艺术。“学艺术是可以终身受益的。不管最后是不是从事,但通过学习,孩子们提高修养,更自信、更开朗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她一起努力。“全国那么多留守儿童。我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照顾我们县都吃力。但我觉得这事儿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如果有更多人关注这些孩子们,我想梦想总能照进现实。”

原标题:农村娃也有舞台梦 90后舞蹈家为留守儿童成立艺术团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