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审时度势 甘肃结构性改革创新谋变

发稿时间:2016-03-04 11:27:00 来源: 中国工业报 作者:田野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甘肃省在经济新常态下,立足工业企业创新改造,以压减过剩产能,确立绿色环保,促进工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连续47个月下降的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到目前为止,甘肃紧紧围绕市场实际需求,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通过后补助、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以强化技术装备提升、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为重点,引导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据了解,至去年年底,甘肃省水泥、钢铁、玻璃、电解铝等行业闲置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吨、400万吨、200万吨和74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亏损72.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34.5%。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甘肃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总体上看,全省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79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6.8%。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7.0%,轻工业增长6.2%。从重点支柱行业看,有色、机械、食品、石化、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2.5%、10.1%、8.1%和0.6%,电力、煤炭、冶金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8%、6.2%和8.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54.5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494.7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341.01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46.8∶38.7调整到2015年年末的14.4∶36.8∶48.8,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虽说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呈平稳运行态势,但工业企业也出现分化,从利润来看,工业企业整体亏损。

   甘肃省统计局局长樊怀玉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下滑。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连续47个月下降,2015年全年累计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滑影响工业企业效益。二是资源型、原材料型、能源型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大行业共影响出厂价格下行12.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成品油、钢铁、有色等产品价格较上年降幅较大。2015年甘肃省石化行业利润比上年净减99.6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和电子行业效益增长较快,其中医药行业全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0.2%,电子行业实现利润增长27.7%。企业盈利有增有降,盈亏抵消后工业整体亏损72.3亿元。

   如何突破结构性改革的瓶颈、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这成为处于转型期的甘肃面临的实际问题。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表示,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把应该淘汰的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坚决淘汰掉,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紧贴市场需求组织供给,按照现实和潜在需求,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增强竞争力,改变临摹、复制等做法,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为创业创新提供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线上交流和资源链接服务。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战略投资者共建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一批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打造贯穿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金川公司等企业和科研院所,争取建设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中心。探索设立关键技术突破发展风险基金,以风险投资运作方式,吸引国内外科技资源进行关键技术领域联合攻关。

  利用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紧盯市场实际需求,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通过财税金融扶持等政策,采用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实施技术装备提升、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等改造。现实证明,引导企业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是实现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措施。甘肃省将紧紧依托《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进了“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落地工程,有效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立足绿色制造,完善循环工业产业链条,促进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等标准体系建设,使之形成了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的区域产业布局。建立了权责清晰,职责分明的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力度,推动重点行业主导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因地制宜化解产能过剩

   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因企实策,对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有序推动冶金、有色、水泥、煤炭、玻璃、石化等产业重组,对产能过剩行业中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负债率高且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生产或剥离重组措施;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僵尸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为主的方式予以“出清”。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兼并重组,充分尊重企业意愿,鼓励支持有实力企业对上下游困难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实施“走出去”战略

   甘肃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建立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协同机制,增强了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工程承包、轻工建材、医药等领域有实力企业与丝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对接信心,加快了白银公司、酒钢集团、金川集团等省属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相关项目合作。通过在境外投资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成为甘肃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

责任编辑:孙钊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