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表示,全市黑臭水体共有141条,2016年将完成60个河段的治理,2018年底将在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人民网 孟竹 摄
北京市黑臭水体分布图。人民网 孟竹 摄
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孟竹) 北京市黑臭水体共有141条,目前已公布的有24条黑臭水体名单。2016年和2017年将集中治理建成区和行政副中心的黑臭水体,近期将再向社会公布33条。2016年将完成60个河段的治理,2018年底将在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是记者在昨天下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2018年彻底消除全市黑臭水体
今年再建45座再生水厂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透露,目前全市共有141条黑臭水体,总长度达到665公里。目前已经公布了24条黑臭水体的名单,其中朝阳区6条、通州区8条,海淀区2条、顺义区和大兴区各3条。今明两年将加大力度集中治理,近期再向社会公布33条黑臭水体名单。金树东表示,2017年底要消除全市建成区、行政副中心及上游地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提前完成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治理任务。
“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治理呢?表现在河里,实际是在岸上。”金树东介绍,去年利用大半年时间试点了通惠河的系统治理,发现通惠河的直排污口29个,实际追踪溯源,在岸上和干支流却发现污染源有139个。“我2013年初刚到水务局的时候,对清河做了专项调研。”金树东透露,2008年以前,清河是条名副其实的清水河,沿岸人口90万,而到2013年底,人口已超过300万人,已处理30万吨的污水,说明污水处理设施的能力远落后人口发展的规模。因此金树东强调,北京将全面第一个三年治污的行动方案,将改造、新建45座再生水厂,保证再生水可以达到地表水的4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加快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
中心城区330公里治污管网将建
100个村今年建处理设施
针对第一个三年行动方案中暴露出的短板,金树东强调要以流域水环境改善为主线,以截污、治污为核心,打好“中心城区、行政副中心、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包括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四个重点战役,加快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金树东表示,中心城区,主要解决收集管网不覆盖、雨污合流。要建设中心城区330公里的管网。同时,攻坚城乡结合部,管网没有延伸到的区域,加快实施管网全覆盖。“城乡结合部是治理的重点,2016年将近有100个城乡结合部的村要建处理设施。”另外,在农村地区重点解决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近三年要治理671个村,“不单单是建大型的处理设施,大中小设施要并存,因地、因村制宜。”
行政副中心16条黑臭河
2017年底前还清
金树东在发布会上公布行政副中心区域黑臭水体的分布图,并透露要实现污水全收集全覆盖,确保在今明两年不再出现污水直排现象。“行政副中心境内有黑臭水体53个河段,上游16条河流域范围内有黑臭水体80个河段。”他指着分布图说。
“行政副中午的治污是重中之重。”金树东说,目前已编制行政副中心的三年治污规划。首先,解决通州上游地区的16条河道的污染,包括顺义区的4条河流、大兴区3条、中心城区9条。其次,通州区域内的治理,李士祥副市长曾说:“在通州区域内恐怕要打一场“会战””,目前通州水域划分为六个片区,目前已经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并成立北京市水环境治理联盟,包括央企、国企、民企在内的40多家环境企业,全力推进通州水环境治理。
相关
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第二水源”
“北京市水资源确实非常短缺,水容量几乎等于零。南水已进京一年多,主要解决北京的喝水问题。”金树东在发布会上首次透露,截至目前,南水进京9.5亿立方米,用于喝水的已有6.39亿立方米,占比近70%。
金树东透露,2015年底,北京生产的再生水达9.5亿立方米,将近有6.5亿基本用于生态环境、市政、园林绿化和部分洗车,已经成为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金树东强调,要坚持把再生水用起来,积极开辟城市“第二水源”。不断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线和沿河截污管线1290公里。同时,以清河、凉水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等流域为重点,着力消除污水直排入河,通过中小河道治理封堵大小污水口900余个。
“要坚持把地下水管起来。”金树东说,北京市地下水年开采量从2004年的27亿立方米减少到20亿立方米,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为契机,按照“喝存补”优先原则,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加大废弃机井封填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力度,从源头上保护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