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搭建主体框架”

发稿时间:2016-01-19 11:19:36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头3年进行了生动总结。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系统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雄浑壮阔的时代交响曲。

  夯基垒台:从思想奠基到理论引领

  巨轮扬帆远航,方向至为关键。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方向有着深刻的洞察——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同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到“方向”——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第一次学习的主题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凝聚改革共识、筑牢思想根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29次集体学习,涵盖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多个重点领域。

  改革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给养——从主题看,第七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聚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聚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聚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改革定位,是历史视野与全球视野的交汇——29次集体学习既有对“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回顾与思考,又有对“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的洞察;既有“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也有对“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推进我军军事创新”的聚焦。

  改革探索,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既有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改革理论问题的探究,又有对“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等改革实践的深刻研判。

  理论强,则党强;理论富,则国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这源于30多年来的改革规律与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将承包经营权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中分离的“一权变两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新一轮改革,实现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改革的沃土滋养着绚烂的理论之花,而改革理论又成为改革实践的指路明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先后形成。

  “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

  夯基垒台,筑牢根基,既是思想之基、理论之基,又是实践之基、民心之基。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勾画改革的时代路径,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改革的顶层设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立柱架梁:从顶层设计到重点突破

  2016年1月15日,山东济南、青岛宣布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城乡间的鸿沟正在加快弥合。

  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户籍、国企、土地、薪酬,每一项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深改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20次深改会,是改革重要的航标,是透视改革进程的一扇明窗。

  从2014年1月至今,25个月内,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召开20次,共审议109份文件——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等多年想改而未改的“硬骨头”终于破题,司法体制、公车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等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得以有力推进。

  深改小组第一次会议就明确了中央深改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名单,《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出炉。

  全面深化改革绝非局部领域的“小修小补”,而是敢涉险滩,敢动真格。

  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推进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才能实现关键突破。

  立柱架梁,究竟立哪些“柱”?架什么“梁”?

  “要加强对各领域改革的全面评估,坚持问题导向,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明确标注出来,排出优先顺序,重点推进,发挥好支撑作用。特别是要把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对外开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养老就业、医药卫生、党建纪检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最近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了改革的重点。

  回顾三年,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事项大步推进。

  国企改革终于破冰——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

原标题:“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搭建主体框架”
责任编辑:杨青山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