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1月18日电(钟哲 实习生 谢嘉琪)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近日,三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节目,交流对广东地区扶贫“输血”和“造血”的看法,共同探讨扶贫方式的多样性。三位委员一致指出,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措施,广东地区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例子。
广东省政协委员、农业界别发言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在节目中发言。钟哲 摄
因地制宜创扶贫新模式:金融扶贫、产业扶贫
要实现精准脱贫,首要工作就是摸清当地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扶贫模式。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农民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像云浮郁南的农民种黄皮、蜜桔,要两三年才能挂果,期间还要买种苗,没有资金周转,所以需要贷款。”
据了解,云浮市郁南县在2015年设立“双到”金融扶贫基金,向全县贫困户统一授信5000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户可申请1万元贷款,这种向区域内所有贫困户统一授信的金融扶贫模式在全国尚属首次。
广东省政协委员、农业界别发言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补充道:“我曾经帮助一个村引进了最适宜在当地种植的紫心红薯;引进后,很多贫困户的年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
根据本地的特点,肇庆市高要区重点实施产业扶贫。汪一洋说:“比如在金利镇这样的中心镇发展小五金产业,将农民转移到镇里面就业,也吸引外地人过来,通过中心镇的产业发展来实现周边地区脱贫。”汪一洋还介绍,2010年,在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开展的绿色产业扶贫项目中,碧桂园集团给村民实施住房改造,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为村民垫资,村民再将种植的330余亩苗木供给碧桂园区的绿化。
扶贫“输血”要继续,“造血”可着眼于自然禀赋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三大抓手,实现了粤东西北的发展,也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条件。
陈日远指出,在前面的扶贫工作中,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已经为扶贫打造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要在“造血”方面精准扶贫,针对有劳动力的家庭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需采取不同的措施;除此之外,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配合下,“输血”仍要继续。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农商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孙晓琴认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过程中,自然禀赋也是“造血”的一种前提条件,广西省玉林市的扶贫规划设计值得借鉴。她说:“玉林政府将52平方公里农村土地统一规划,建设‘五彩农田’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两年后引进经营者,施行公司化运作,农民靠自己的土地、土地流转或者参股获益。另一方面,该农业示范区创造了就业机会,原本在外打工的当地人慢慢回流,经济发展状况呈现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