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习近平老部下李书磊,如何从未名湖走向北京纪委?

发稿时间:2016-01-04 17:11:00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昨天深夜,一条来自北京日报的消息刷遍了“海运仓内参”(ID:hycplb)小编的朋友圈:近日,中共中央批准:李书磊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和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

  李书磊是谁?相信关注时政的朋友并不陌生。值得一提的是,李书磊不仅在政界颇受关注,他也曾是文学评论界的明星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时常能见到这位北大才子的精彩文章。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4岁的河南农村少年李书磊参加了被后人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考后的一天,他姐姐拿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去找他。据说,看到录取通知书的刹那,李书磊便把羊鞭狂甩进黄河,“当时就想,这下子终于不用放羊了。”

  这是个颇有戏剧性的镜头,李书磊当年是不是真的把羊鞭扔进了黄河,或许已经很难考证了,但考入北大,的确是李书磊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14岁的李书磊进入北大图书馆系学习,四年后转入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任教,两年后,他又重返北大中文系攻读博士。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是李书磊的同学,他在《北大四博士》一文中曾这样回忆求学期间的李书磊:“因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生活在比他年纪大,经历多,比他饱经沧桑,比他老奸巨滑的人群里。所以尽管他实际上也学到了许多老奸巨滑,但从表面上却看不出来。就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看上去活泼可爱,实际上却妖法高深,非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才能看穿。”

  身处燕园的李书磊虽然有“少年老成”的一面,但他的思想和笔触始终保持在最先锋、最前沿的状态。李书磊在攻读现当代文学博士专业期间,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文坛评论家了,在80年代的“寻根热”、现代派文学论争等文学思潮中,李书磊的评论文章时常刊登在学术刊物上。据孔庆东回忆,“从书磊文中,(我们)能得到吾道不孤的鼓励。”

  博士毕业后,李书磊回到中央党校,继续教学和学术研究。自1989年12月起,李先后担任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主任、文化学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培训部主任,校务委员、教务部主任。其间,他还曾先后赴河北青龙挂职县委副书记,赴陕西西安挂职市委副书记。

  在中央党校期间,李书磊一面忙于公务和教学,一面继续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读到感动之处,就特别想找人聊一聊,但没有人,我就把心得写成札记。有一天傍晚,我走出家门,门外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雪。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站在雪地里,不知为什么,我竟泪流满面。”李书磊在1997年出版了《重读古典》,即便今天看来,书中许多观点也令人受益匪浅。将北大精神投入社会生活实践的李书磊,真正践行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

  2008年12月,李书磊“学而优则仕”,正式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这一年,他才44岁。在这期间,李书磊的直系领导、中央党校校长正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

  2013年9月,在中央党校新进教员入职培训第一讲上,李书磊曾格外强调,”中央党校青年教师要继承传统,潜心学问,形成团队,形成学术共同体,形成党校学派“。与此同时,李书磊还提出,”做学术要有天地意识,要有远大志向和共产党学府的文化使命感“。

  2014年1月,李书磊离开北京,转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宣传部长。李书磊和福建一直颇有缘分。李书磊读博时期的导师、著名学者谢冕教授正是福建人,而他在党校工作时的直系领导习近平也曾在福建工作多年。

  在福建任职期间,李书磊的“文胆”特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摆脱贫困》重印发行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行,李书磊出席了这场发布会。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7月22日,李书磊还和其他几位省领导一起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的回信,探讨如何加快企业改革发展,为福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尽管李书磊早已成为政坛官员,但从他身上依然能看到在北大研习文学留下的痕迹。2015年9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第31届“永定土楼?青春诗会”在龙岩市永定区开幕,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书磊指出,承办本届诗会是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另外,他还指出:“诗歌是福建重要的文脉,文化建设重在延续文脉,我们要让闽派诗歌发扬光大,让诗歌为福建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李书磊曾说:“古时候学而优则仕,做官的都是读诗书的人,这很好,很值得欣赏。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2016年1月,这位从北大走出的学者型官员,将重新回到北京这片熟悉的土地,开始政坛之路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周学磊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