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底,由中国铁建承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在项目的前期实施阶段,除了带头勘探、设计的中方人员,有一位阿尔及利亚人的身影尤为突出。
马汉现在是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的人力资源部助理,每天都奔走在施工现场。由于项目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环境比较艰苦。但马汉说,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热火朝天,自己也很忙碌。
马汉:“我主要是协助中方团队,对当地员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起一个沟通交流的作用。”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企业工作,马汉说,自己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大学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门口附近看到中国企业在建设住宅项目,当即就决定前去应聘。
马汉:“首先我对中国文化方面,从小就有兴趣,所以我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文化。当时正好我大学毕业,在我家附近有一个中国铁建投资建设的住房项目,我就主动去找工作,也是这样进入中国企业,在这里上班。”
在中国企业里,马汉开始主动向中国同事学习日常用语,下班后通过网络视频自学,渐渐地能够用中文进行基本交流。语言能力的提升,也为他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从此,马汉就在中国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工作。
马汉:“刚开始我的中文水平只是基础水平,还满足不了日常交流的要求。当时,我经常和中国同事主动交流、主动学习,提高我的中文水平,慢慢进步。虽然我在大学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但慢慢跟中国人一起学习,慢慢适应中国的管理,并且学习专业方面的词汇。”
语言是团队发展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与当地社会的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共同发展,积极做好跨文化沟通和交流。马汉在和中国团队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也对此深有感触。
马汉:“原来参加头几个项目时,因为阿尔及利亚人跟中国人存在文化差异,从管理方面、工作效率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那时候不能保证我们公司的生产。后来我慢慢了解中国的文化,利用自己阿尔及利亚文化背景,能够在中国员工和阿尔及利亚员工之间成为一个桥梁。”
中外员工有效的“双向交流”,才能推进项目顺利进展。马汉举了个例子,有一次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工期紧张需要加班赶进度,然而当地员工过去很少有加班的习惯,所以起初是拒绝的。通过马汉的耐心解释,而且看到部分当地员工因加班收入大幅提升时,很多人就由“被动加班”开始向“主动提出要加班”转变。
马汉:“中国员工比较注重工作效率,包括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量,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阿尔及利亚人开始不那么适应,比如说需要加班。我慢慢跟他们解释,加班对他们自己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提升,都有好处和帮助,他们就要珍惜这份工作机会。”
如今,阿尔及利亚员工都慢慢适应了中国人高效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节奏,工资收入也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家人对他们能够在中国企业工作而感到非常自豪。
马汉:“在经济方面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之后,家庭就能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条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另外,与中国人经常相处之后,他们慢慢就更加喜欢中国的文化。加上他们的汉语水平也逐步地提升和提高,(就)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马汉经常回忆起他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那时候,由于他的中文水平有限,工作缺乏管理方法,工作推动比较慢。而在入职中国铁建后,经过参加培训,他获得了职业的发展,收入的提升。
马汉:“我家里原来住的是一个乡村,一座土石结构的传统房子是比较朴素的,上下班不太方便,坐车每天都是两个小时,在自己存了钱之后,和家人就商量买块土地。我自己通过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之后,能够买下两块土地,包括盖两套房子,爸爸妈妈住了一处,我和我自己的小家也是一样住了一处。这样就是上班工作很近,然后就是考虑到后来孩子上学也很方便。所以我衷心希望带父母和家人一起到中国去看看。”
虽然“去中国看看”的愿望暂时还没有实现,但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过程中,马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越来越深入。每年春节,马汉都会和大家一起包饺子、贴春联。
今年这个春节,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刚刚开工,处于“开工即冲刺”的状态。马汉说,项目上的中国同事们在和家人们视频拜年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建设工作,非常令人感动。
马汉:“在过节当天,中国同事们和家里人通过视频电话拜年,毕竟同事们都在海外工作,和家里分隔,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能理解、能体会到他们的感情。”
春节期间,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的300多名中方管理人员,始终都奋战在建设一线。新年第一天,在互致新春祝福,跟家人电话拜过年之后,他们就把对家人的浓浓思念藏在心底,又投入了新一年的建设中。
马汉也期待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帮助自己的家乡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马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的家乡开始修起了铁路、公路,很多年轻人在家门口就找到满意的工作,有的还做起了一些小生意,增加了收入。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是帮助阿尔及利亚走向美好未来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