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据媒体报道,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于2月3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东部脱轨,当地应急部门先前声称对车载有毒气体氯乙烯进行了“受控释放”,即所谓在可控条件下释放这一有毒致癌气体并让其持续燃烧。
氯乙烯燃烧产生的光气和氯化氢也是有毒气体,随大片烟云排放,促使当地政府强制疏散事发地点方圆1.6公里的居民,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民众对于事故危害性的恐慌。另据报道,在距离事故不远的地方,已经陆续发现了死亡的鸟类和鱼类。
那么,氯乙烯泄漏后究竟给人类环境带来哪些危害?事故后出现的滚滚浓烟是什么?有毒物质多久能消失?美国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央视网《新闻+》记者对话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特聘研究助理孙亚飞,以下为采访实录:
氯乙烯是什么?泄漏后会产生哪些危害?
孙亚飞:从化学角度讲,氯乙烯属于单体,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生产塑料的原料,简称PVC,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塑料材质。比如家中常见的透明桌垫、白色的下水管道,以及汽车座椅的人造革。
氯乙烯存在急性的毒性,接触之后很容易出现鼻塞,或其他呼吸道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麻醉的现象,只有在吸入量非常大的时候才会出现生命危险。
但是如果长期接触氯乙烯,即使是低剂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慢性疾病。我们目前已经证明了氯乙烯属于“一类致癌物”,也就是和部分癌症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所以氯乙烯泄漏短期内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长期存在就会比较严重。不过氯乙烯的沸点很低,在零下13度左右就会挥发成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比较容易扩散开,不会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存留,所以影响本身并不是那么大。
事故后产生的滚滚浓烟是什么?
孙亚飞:那些黑烟主要是在整个不完全燃烧的体系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反应。实际上这种燃烧方式让事故后续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很多物质因为密度也比较大,它容易在地表沉降,渗入到土壤当中,日积月累会很难降解。
光气的产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氯气接触就会产生光气。光气的特点是急性毒性很强,因此造成现场动物死亡。另外一个特点是很容易自身发生降解,比如在遇到水之后,光气就会发生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因此后续影响较小。
但是像二噁英或者是多环芳烃等物质是属于脂溶性的,也就是说很难被雨水冲刷掉。因此,如果含有二噁英的食物被动物吃了,就会在动物体内积累,特别是在脂肪组织当中积累。那么被污染的动物产的奶、下的蛋,也都可能会受到污染。
世界上最大的二噁英的中毒事故是美国在越战期间使用的橙剂。在越南使用之后,很多人出现了二噁英中毒,出现较多畸形、癌症的症状。
有毒物质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消失?
孙亚飞:举个例子,1999年,美国联合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美国对潘切沃进行了空袭,空袭当中就有一个化工厂受损,化工厂里正好存有几百至一千多吨的氯乙烯。这些氯乙烯也被点燃了,也出现不充分燃烧,烧了许多天之后到现场进行检测,确实存在光气、二噁英、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截至目前,有毒物质还没有完全消失,仍然可以检测到。
所以像这类的有毒物质,尤其是进入土壤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降解,当然也需要因地制宜,和当地的水文环境、微生物环境相关。
如何看待美国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
孙亚飞:从化学专业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本次事件中美国的处理方式比切尔诺贝利的专业性差很多。因为可控燃烧是在火车脱轨之后火灾已经灭掉的情况下,重启了这种方式。
实际上如果不用可控燃烧,其实还有很多消防方案,可以避免爆炸。而且这种情况下是特别需要专业人员具备牺牲精神的,如果处理得更专业的话,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国内,首先我们的运输方式不太一样。出现类似事故,消防人员到现场之后都是采用水雾冲淡化学物质的浓度,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不过这样操作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是它确实可以在保全财产的同时,还能降低民众的损失,但一定是基于消防人员的专业和牺牲精神。